调查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调查研究 >> 正文
【原创】把优秀民族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0日 17:58:31  来源: 云南日报

  作者 余晓慧 廖小芳 分别系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助理

  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为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实践路径。云南民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和精神财富。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深入挖掘和阐发云南民族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积极探索将优秀民族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能够提升教学质效,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云南优秀民族文化中的丰富内涵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生动的教学素材。云南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优良传统,可以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素材。通过向学生讲述这些故事和事例,使他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云南各民族崇尚的诚信、忠诚、友善等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将这些价值观念融入思政课教学,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云南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尊老爱幼、勤劳节俭、助人为乐等道德规范,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学习和践行这些道德规范,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将云南民族文化的元素融入思政课中,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云南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思想道德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和传承云南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云南优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云南民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含量,可以为思政课提供生动的教学案例,通过挖掘和整理这些资源,设计出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演变和文化特色,增进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一项素质,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合作。在高校思政课中,教师还可以结合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民族文化调研,邀请民族文化专家开展讲座,深入了解民族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云南优秀民族文化的引入可以促进思政课的创新与发展。传统的思政课往往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容易忽略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把云南民族文化引入思政课堂,为思政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创新机会。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云南各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采风,参与民族节庆活动,开展民族文化创意设计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学生在实践中直观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云南民族文化的引入还能推动思政课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展示云南民族文化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借助在线平台开展远程教学、在线讨论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和交流空间。

  教师利用云南优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进行思政课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深入了解民族文化。教师要先对云南各民族文化有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包括其历史渊源、基本特征、核心价值等,以保证授课内容的准确性,同时更好地挖掘民族文化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二是注重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民族文化元素,能够真实反映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状况,既为学生呈现一幅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画卷,又确保教学内容的权威性。三是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和理解民族文化。五是关注思政教育的目标。教师须牢记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把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作为教学抓手,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品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如何将优秀民族文化与思政教育目标相结合,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