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调研基地
【原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7日 18:24:24  来源: 云南理论网

  作者 康文明 陶姝宇 中共临沧市委组织部

  “功以才成,人由才广。”坚持广聚英才而用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组织部门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职责部门,要牢牢抓住“第一资源”这一核心要义,结合各地实际谋篇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工作体系,以高质量人才工作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坚持鲜明导向,让政策领航铸魂。人才是党和国家发展的财富资源,要始终把党管人才作为根本原则,加强对广大人才的政治指引和团结吸纳,不断引导人才胸怀爱国之情、忧民之心,在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中找准前行坐标。要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挖深人才“蓄水池”,不拘一格引入五湖四海人才“涓流”,全面搭建人才工作的“四梁八柱”政策制度,按需按岗制定人才需求清单,在资金投入、资源配置等方面提供第一保障,通过不断打造优质人才生态“筑巢引凤来”。

  坚持沃土培根,让发展集智攀高。人才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对人才的盲目引进会造成才企不适、岗能不配、成本增加,极大地削弱人才效益。要深刻认识到人才“雁阵”背后是产业沃土的支撑,需要持续推动产才深度融合,聚焦特色产业优势、重大科研领域和资源禀赋,不断实现“一才一位”的双向匹配,坚决杜绝出现“让猴子游泳,叫鸭子爬树”“蛟龙困死浅滩”的悲剧。同时,要增强人才集聚效应,提升各类人才规模质量,通过以事聚人、以人促事,不断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坚持精心培育,让人才赋能见效。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要蓄好“源头活水”,避免重引进、轻培养的“灯下黑”现象。要着力推动“大院大所大校大企”人才平台建设,通过“校企联合、工学结合”等模式开展卓越人才联合培养。人才培养既要“高大上”又要“接地气”,要通过创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职业教育模式,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优化人才结构矩阵,不断提高人才自主供给能力和培养质量,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人才火种”。

  (责任编辑  沈艳)

责任编辑:沈艳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