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 堂 云南大学缅甸研究院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区域一体化深度演化,中国虽与其他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保持紧密的经贸联系,但沿线相对滞后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却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该走廊战略通道作用的发挥。2021年12月3日,中国和老挝两国互利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中老铁路正式投入运营。中老铁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战略的对接,标志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硬联通”迈出重要一步,并将夯实澜湄合作、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基础。2022年6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满半年,客货运输呈现量质齐升态势,国际黄金物流大通道作用日益显现。截至6月2日,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327万人次,其中国内段286万人次、老挝段41万人次;发送货物403万吨,其中跨境货物64.7万吨。
中老铁路在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互联互通中的重大意义
提升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区域合作地位。
中国通过老挝连接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各国交通网络,推动了沿线互联互通建设。在中老铁路开通之前,中国与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缺乏高效的运输方式,运输成本较高;在中老铁路建成后,中老铁路成为泛亚铁路中段的主干道,形成“以中路撬动两翼”之势,对泛亚铁路东西线的修建产生积极影响,最终将形成三条运输通道:一是中老铁路经过泰国南下,连接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盟国家;二是经曼谷直达泰国拉廊港进入印度洋,从海路沟通缅甸以及南亚诸国;三是经泰国林查班港连接越南、柬埔寨等国。中老铁路的开通有效提高了沿线跨境物流水平,拓宽了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甚至整个东盟的交通网络。
老挝和其他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也能实现运输的高效对接,拓宽区域合作空间。从地理位置上看,老挝位于中南半岛腹地,北邻中国,南接柬埔寨,东临越南,西北毗邻缅甸,西南毗邻泰国,不直接与海洋接壤,没有属于本国的海港,是一个典型的“陆锁国”,其国内交通运输设施十分落后。中老铁路开通前,老挝80%以上的货物都通过公路运输,成本较高,落后的基础设施也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及外来投资者的进入。中老铁路开通后,借助高效、优质的物流网络,老挝商品可以北上中国或南下泰国接壤印度洋港口,助力老挝与中南半岛部分国家的交通实现高效对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了老挝和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区域合作地位。
推进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中老铁路的开通将直接促进老挝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世界银行的报告《从内陆到陆联:释放中老铁路联通潜力》认为,中老铁路通车后,从老挝万象到中国云南昆明的货运成本将降低40%至50%,同时老挝国内线路成本将降低20%至40%。中国—东盟博览社的数据统计显示:中老铁路开通前,客运方面,中国云南边境至老挝万象公路客运票价约为225元人民币/人;货运方面,从中国云南边境通过公路到老挝万象的公路货运价格接近660元/吨;运输时间方面,从老挝万象到中老边境通过公路运输需30小时左右。中老铁路开通后,铁路运输成为最有优势的运输方式,客运方面,中国云南边境至老挝万象的铁路客运票价约为132元人民币(16万基普)/人,比公路运费下降了40%—50%;货运方面,中国云南边境到万象铁路货运价格为220元/吨,比公路运费下降了50%—70%;运输时间方面,万象到中老边境缩短至3小时以内,节约近90%。
当前,中国是老挝的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和第一大投资来源国,2021年,中国与老挝的双边贸易额达43.5亿美元,其中老挝出口26.8亿美元,增长28.2%,中国已成为老挝商品尤其是农产品的最大出口目的地。同时,1989年至2021年,中国企业在老挝直接投资项目共821个,仅2021年就有20个项目,价值总和超过10亿美元。中老铁路的开通将进一步加深两国经贸联系,促进老挝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社会效益。
中老铁路的建成将间接带动整个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具有坚实的经贸往来基础。2021年,中国与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的双边贸易量占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的37.3%;截至2020年底,中国对其他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为1085.2亿美元,占中国对“一带一路”直接投资存量的54%。未来,中老铁路这条运输大通道将产生辐射效应,加速沿线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将中国在金融、技术、服务、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越南、柬埔寨、缅甸等沿线国家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实现优化组合,形成更公平、合理、高效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增强区域协作性。值得一提的是,中老铁路还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生效实现联动,促进区域间资源和市场的开发和利用,拉动沿线国家相关产业如旅游业发展,为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改善基建落后等硬件设施问题。
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GDP总量位居全球第二,新加坡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已久,但经济走廊内还有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不发达国家。部分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国内基础设施水平仍然十分落后,同时国家间基建基础和标准存在差异,使得中国难以与周边国家形成稳定高效的互联互通交通运输网络。如中南半岛各国铁路标准参差不齐,这将额外增加运输成本和时间。当前,使用标准1453毫米宽的中老铁路虽已通达老挝首都万象,但后期的站点维护仍需大量资金和技术人才。在经济实力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及建设标准有差异的情况下,区域间铁路直达连接存在障碍。作为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中老铁路的区域辐射以及带动效应将为保持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互联互通的通道安全和供应链的稳定发挥巨大作用。
进一步发挥中老铁路在
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互联互通中作用的建议
深化战略沟通对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2021年12月3日在北京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通过视频连线共同出席中老铁路通车仪式时明确提出,双方要再接再厉、善作善成,把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打造黄金线路,造福两国民众。强调不仅要实现“硬联通”,还要抓好“软联通”,打造高质量、可持续、惠民生的沿线经济带;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提升中老能源互联互通水平,加强农业、经济开发区、金融等领域合作。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在中老铁路通车仪式上指出,中老铁路的开通是老中“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精神和老中命运共同体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老中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伟大标志,必将为老中两党、两国关系注入新的重要内涵。
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借助中老铁路加速走廊互联互通的基础。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沿线各国需要发扬友好邻邦传统,加强各层级往来协调,保持“走亲戚”式的交往态势。发挥高层引领作用,深化政治互信,及时就经济走廊发展重大问题和国际地区形势加强战略沟通。突出战略性、全局性、统领性、规划性,从更高站位、更大视角、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把握地区关系发展方向,协商推进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尊重各方权益,以中老铁路的开通为契机,共同绘制实现地区互联互通的发展蓝图。
讲好中国故事,承担社会责任以优化舆论环境。
民心相通是通过中老铁路破除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互联互通障碍的社会保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关键在于增强中国深化经济走廊互联互通理念和倡议的说服力和公信力。一方面,要增强话语权,深化地区人文交流和合作,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提高定向传播力,策划推出主题报道,大力宣传中老铁路辐射范围内的经贸发展新成就和新变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中老铁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实践活动,主动激发来自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民间舆论聚拢效应,实现更深层次的文化地域互动,以文化为桥梁赢得来自老挝民众对中老铁路的认知认同,进而让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各国深入了解和理性认识真实的中国。
推进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物流通道合作。
对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而言,由于贸易便利化程度不足,通关时间长,存在着配套服务较差、通关效率低等问题。另外,无缝跨境铁路运输的主要瓶颈在过境点,个别国家个别海关和其他边境管理机构实施的程序较为复杂,增加了贸易交易成本,导致进出口货物通关的延误和不确定性。部分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投资资金不足以及融资渠道不健全,阻碍了工业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提高通关效率和贸易便利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进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是破除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互联互通障碍的有效途径。
中老铁路的开通将扩大经济走廊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倒逼跨境物流运输体系建设,为国际多式联运提供基础保障,满足大宗运输物资及必需物资的运输需求,降低跨境物流成本。除此之外,推动各国不同标准铁路换装站建设可以保障跨境物流运输效率,进而对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间互联互通产生积极影响。以中国、老挝、泰国贸易通道为例,中老铁路的建成通车为各国间开辟了新的贸易通道。铁路通车运营至今,国内已有15个省、市通过中老铁路货运班列发运货物至泰国、老挝、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8个南亚东南亚国家,其中发运至泰国的货运量占比高达73%,发运至老挝的货运量占比约10%。可见,经中老铁路货运班列发运至泰老两国的货运量超过了80%,中老泰贸易新通道的成效初步显现。
提高通关效率,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贸易便利化主要看边境物流与基础设施、海关与边境管理、政府能力及营商环境等方面。由于经济走廊内区域发展不平衡,发挥中老铁路互联互通节点作用,仍然面临贸易便利化程度低的“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问题。老挝货物进出口通关程序比较烦琐复杂,主要表现为通关设施配备不足、通关时间长、收费高。在口岸通关过程中,老挝还依靠手工作业,加上人员配备不足,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影响通关速度。此外,海关监管场所建设不完善,果蔬、水产、冻品等特殊商品的监管场所建设滞后,不能满足通关需求。通关效率和贸易通畅是利用中老铁路破除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互联互通障碍、充分释放RCEP红利的关键条件。
中国可以考虑将昆明建设成为国际班列枢纽节点城市,支持边境地区开展区域性国际货运班列集结中心建设,例如,将昆明王家营集装箱中心站并入内陆—国际铁路货物运输临时开放站点管理,赋予其部分口岸功能,提高装运效率。简化通关手续,支持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各国探索铁路口岸“一地两检”通关模式,减少申报次数,规避冗余审批程序,缩短通关时间,提升通关效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注重提升口岸信息化水平,减少口岸接触,比如,通过中老铁路加强与老挝沟通对接,尽快在老挝磨丁口岸部署数字口岸系统,实现原始舱单境外提前传输,通过“提前申报”提升通关时效。可以借鉴中欧班列的做法,推进“智慧口岸”建设,优先促进老挝段口岸和货运站点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建立电子申报、电子转关、电子放行系统,提升老挝方货物通关能力;创新通关查验监管模式,积极探索磨憨—磨丁口岸的“一地两检”等通关便利化措施;建立中老口岸电子信息平台,便利口岸间、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数据共享。以中老铁路为依托,推动跨境贸易产业合作,逐步提升整个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助力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互联互通。
(责任编辑 龙敏飞)
2022年第7期《社会主义论坛》“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