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22年 >> 第7期 >> 正文
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和“三全育人”相结合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20日 17:58:53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作者 赵 洁 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相应地,生态文明教育也成为大中小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落实“三全育人”,需要结合高校的自身定位,找准发力点,凸显工作特色。无论从科研成果转化还是从人力资源培育来看,林业类高校在生态文明教育领域都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责任,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使得生态文明教育在林业类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中大有可为。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林业类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既是打造大思政格局的途径,亦是凝练思政工作特色的有益尝试。

  整合生态文明教育资源

  为“三全育人”夯实立足点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并对思政课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对于用好用活各种资源、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升育人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对于林业类高校来说,丰富的绿色教育资源使得生态文明教育能够有效融入“三全育人”。

  学科体系建设为生态文明教育和“三全育人”相结合提供学理支撑。生态文明教育以生态学、环境学、地理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等学科的知识为依托,学科体系庞大,这也使得在生态文明教育领域,林业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林业高校的学科设置涵盖生态科学的宏微观领域和绿色产业的上下游,为生态文明教育和“三全育人”提供了坚实的学理支撑。表现在一方面,生态文明教育从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中获得最新的理论依托,另一方面,生态文明教育所需科普资源也可从相关学科的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中获取。

  人才体系为生态文明教育和“三全育人”相结合提供智力支撑。不论是思想政治工作还是生态文明教育,都离不开教育主体,在高校,这个主体体现为教师和学生。教育主体的重要性体现在高素质的教育主体可以使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以农林人才为主的林业类高校独具特色的人才体系使得生态文明教育和“三全育人”相结合具备丰富的智力储备。表现在一方面,专任教师对生态文明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可以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实现全方位育人;另一方面就读于农林专业的大学生从自身专业性上也容易理解和接受生态文明教育,更能够身体力行地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

  文化体系建设为生态文明教育和“三全育人”相结合提供氛围支撑。林业类高校应强化生态文明育人的文化氛围。林业类高校具备清晰的专业化发展定位和优势,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能形成科学研究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教学育人贡献生态文明建设、文化活动浸润生态文明建设的多管齐下、合力育人的生态文明文化氛围。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绿色文化活动,如环保知识大赛、废旧物品回收再利用创意大赛、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活动等,在师生中推广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可以促进全方位育人;另一方面,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开展的科普活动,如爱鸟日宣传等,在校内外能唤起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全员育人。

  凸显生态文明教育特色

  为“三全育人”打造亮点

  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推进“全员育人”。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调动专业课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是实现生态文明教育和全员育人相结合的有效抓手。目前一些高校大学生存在重专业课、轻思政课的学习倾向,由此,课程思政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力渠道。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将理论知识、价值理念、精神追求融入到课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其更加强调价值塑造、价值引领以及知识传授和能力多元统一,并在价值塑造和能力提升之间产生互动。一些专业课教师缺乏讲好课程思政的方法路径,事实上任何专业课程都有可以深挖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元素。对林业类专业课程来说,生态文明教育就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一个突破口。比如,农林专业应弘扬“深耕”精神;林业产业相关专业可倡导学生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绿色发展道路”的生态文明理念;动植物保护相关专业可推广“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价值观等,既推动了生态文明教育浸入课堂教学,又可以打造“三全育人”的教学发展特色。

  结合就业创业教育,推进“全过程育人”。全过程育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近年来,职业教育成为各高校的必修课,在为学生做好就业服务的同时,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由于生态文明和农林建设互为一体,不可分割,因而在林业类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中,生态文明教育可以结合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培育同步开展。比如培育学生“替祖国妆成锦绣,为国土绘成丹青”的林业战线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弘扬“敬畏万物”的职业道德。而对于非农林专业的学生,职业教育可以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在国家的发展浪潮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寻找自身发展的契机。

  “互联网+生态文明教育”,推进“全方位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生态文明教育作为林业类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亮点,要将生态文明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方面。同时拓宽教育传播载体,融合运用网络教学,在学生乐于参与的网站平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如打造学校网络平台的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宣传学校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绿色文化内核;如通过在线上开展学生兴趣浓厚的文化活动、推送生态文明相关资讯、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战线的先进典型来营造生态文明教育的网络氛围。

  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前沿

  为“三全育人”找准着力点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道路上,生态文明建设在解决新问题的同时不断开创新局面,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也为林业高校“三全育人”提供了着力点。

  将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要义和根本任务。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期,生态文明教育也应该拓展相关内容。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双碳”目标的提出背景和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白“双碳”目标是国家发展转型的主动作为,关系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学生活动和网络宣传,推动绿色生活理念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号召学生从自身做起,践行低碳生活,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

  将绿色发展观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需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通过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环保产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本质上来说,还需要培养相关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林业相关产业的专业人才培养上,林业高校应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将绿色发展观融入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树立学生科技兴国的责任感,使学生从思想认识上行动上主动承担起国家绿色发展的担子;另一方面,要激励学生在国家发展转型的过程中找准自己的方向,以大我成就小我。

  (本文系西南林业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西南林业大学‘三全育人’与生态文明教育耦合机制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李 雯)  

  2022年第7期《社会主义论坛》“思政讲堂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