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马金书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教授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科建设是加强党校(行政学院)(以下简称党校)教学科研工作、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建设。党校学科建设,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两个结合”“两个观照”,发挥“两个作用”,重视人才培养。
坚持“两个结合”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总结中国的独特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使之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科学回答时代课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为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针对党校学科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主线,重点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与党的建设等学科的优势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科建设,应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演进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等研究方向展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应重点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研究方向展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应重点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云南经济现代化等研究方向展开。“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应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发展史、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等研究方向展开。“中共党史与党的建设”学科建设,应重点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云南历史、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全面从严治党、党性教育等研究方向展开。
坚持“两个观照”
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党校的学科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主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民族学、文化学、社会学、生态文明,以及云南省情等特色学科建设,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党校特色、云南特点的学科体系,打造涉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等相关内容的特色教学课程,提高党校学科建设的辨识度。
其中“政治学和管理学”学科建设,应重点围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领导科学等研究方向展开。“法学”学科建设,应重点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党内法规、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等研究方向展开。“民族学和文化学”学科建设,应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等研究方向展开。“社会学和生态文明”学科建设,应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建设重要论述、边疆社会治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等研究方向展开。“云南省情”学科建设,应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云南实践、新时代云南省情、云南发展比较优势等研究方向展开。
发挥“两个作用”
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党校的学科建设,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以中国和世界为对象,以中国和人类的未来为方向,围绕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定位,以增强我国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为目标,以云南的生动实践为重点,加强学科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转识为智,提高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讲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讲好故事背后的道理,助推增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
加强党校学科建设
关键在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党校学科建设,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要大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充满激情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从全方位发展培养方向上着力,党校教师要努力增强“脚力”,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与水平;努力增强“眼力”,提高观察和判断事物的能力与水平;努力增强“脑力”,提高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努力增强“笔力”,提高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与水平。同时,党校教师要做到政治强,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情怀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思维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视野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自律严,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人格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
(责任编辑 李 雯)
2022年第7期《社会主义论坛》“党校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