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22年 >> 第5期 >> 正文
抓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五个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30日 11:19:38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作者 李雪章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生教研室主任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上好思政课,最根本的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培养什么人”这一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回答了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今天,思政课教师如何立足“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用心”回答好新时代“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应抓住五大着力点。

  政治性保证思政课的方向

  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是新时代上好思政课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出了思政课是实现价值引领、帮助新时代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不可替代的关键课程。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对新时代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前所未有。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思政课教师必须旗帜鲜明、底气十足、理直气壮地讲好“大道理”。首先,思政课教师必须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国际视野,把握问题导向与大历史观,用党的理论政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少年,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自觉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实现有效教学、有效引领、有效育人,把“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理论性是思政课的根本属性

  思政课顾名思义就是要突出理论性。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说:“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这个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的建设等重大理论问题,这就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以教材为依据,以问题为导向,广泛地涉猎、阅读并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深奥的理论转换为浅显易懂、易于理解与接受的知识,体现理论内在的逻辑与魅力。其次,从理论课本身的角度出发,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在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历史渊源,透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的基础上,抓住理论的精华。缺乏理论精华的思政课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和丰富的,就需要广大思政课教师在具有一定理论的基础上既联系历史又结合现实,形成综合能力和水平,将教材中分散的知识点系统化,从学理上把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讲清楚、讲透彻。

  创新性增强思政课的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思政课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应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守正是基础是前提,守正确保了创新的立场和方向。首先,创新话语体系。思维要新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思政课教学不是照本宣科,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思维,才能推动课程向高质量发展。只有主动思考、更新思维,才能很好地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接地气的语言,生动而富有吸引力。其次,创新教学设计。做好教学设计是提高学生抬头率的关键。在教学设计中,认真把握“巧开头、主线清、有内涵、互动好、接地气、善总结”这六个要素,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第三,创新教学内容。“内容为王”是上好思政课的核心。一堂高质量的“思政金课”,离不开内容的选择和整合,同时,在内容的选择和整合中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使教学内容更富说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最后,创新方式方法。立足新时代,思政课要实现立德树人的实际效果,还要在方式方法上实现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思政课还须打破常规,跳出固有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师生良性互动等教学形式启发和引导学生,实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目的。

  时代性彰显思政课的要求

  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性之一。思政课在新时代要实现“入耳入脑入心”,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并跟上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首先,思政课要突出新理论新思想,围绕社会热点、瞄准时代焦点、把握教学重难点,讲清楚讲透彻新理论新思想形成的背景和历史条件、当前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困难、新阶段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等。其次,思政课要突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关系,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世界、认识中国、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做到常讲常新。最后,思政课要突出新实践,着眼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实践,持续提升对新思想的实践认知,与青少年产生共鸣、同频共振,不断增强授课的吸引力,达到“实践育人”目的。

  故事性破解思政课的困境

  讲故事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这里面,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首先,思政课承担着引导人、培育人、塑造人的责任。思政课教师要把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语言并深入人心,就要会讲故事。所谓“会”,一是要求思政课教师语言表达要流畅;二是生动,能把抽象的理论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去诠释、去丰富、去赋予其生命力。其次,思政课教师要明确讲什么样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通过讲故事,让广大新时代青少年听懂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感知故事背后传递的精神,提升思政课的育人效果。第三,思政课教师要明确如何讲故事。思政课要实现育人目标,互动是基础。“讲故事,不仅老师讲,而且要组织学生自己讲”。师生一同讲故事,使“独奏曲”变为“合奏曲”“交响曲”,在师生间实现视界融合、达成价值共识、凸显人文关怀。

  今天,在新时代新阶段的起点上,如何“用心”上好思政课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要深入思考的大学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这将是每一位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奋斗目标。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运用精准思维推进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VSZ10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龙敏飞)  

2022年第5期《社会主义论坛》“思政讲堂”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