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22年 >> 第2期 >> 正文
融媒体环境下党报评论如何守正创新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9日 11:06:48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作者 龙敏飞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舆论的力量不容小觑,正确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而新闻评论作为有观点、有态度的一种新闻报道产品,一直都是舆论引导的有效利器和重要手段。

  融媒体时代,党报评论面临不少挑战

  进入融媒体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媒介产品遍地开花,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众声喧哗之下,给舆论引导带来了巨大挑战。海量的信息背后,是千头万绪的讯息,也是千家万户的诉求,党报评论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任务也变得更加艰巨。

  舆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党报评论都具备“一锤定音”的效果。但近年来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评论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专属产品”,很多APP、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也参与其中,且乐此不疲。评论内容的增多,意味着评论参与者越来越多,但质量却参差不齐,很多都不是价值导向,而是流量导向,一些新媒体的评论为了“10万+”的数据指标,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是剑走偏锋。当前,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利益产生碰撞,也会带来新的问题、新的情况,这的确给党报评论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党报评论如何更好地发挥出引导作用,值得思考。

  传播格局发生深度变化。互联网被誉为“第四次技术革命”,其带来的影响和变革,不仅让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社会舆论工作带来了深刻变革。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总体规模达到10.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71.6%,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规模达10.07亿,比例高达99.6%。这意味着,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传统格局已经深度改变,党报评论也需要根据传播格局的改变进行适当调整。

  评论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评论产品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元。为了扩大主流声音的影响力,不少媒体将“图、文、影、音”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融入新闻评论当中,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文字评论模式,实现了新闻评论的多元化呈现。比如,人民网曾用视频系列微评《两会听我“蒋”》的评说方式来表达观点,拉近了与网民们的距离,节目也符合用户短、快、新观看的特点,故而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视频评论之外,音频评论也不断兴起,如四川新闻频率评论员徐小辉的独家声音观点栏目《声张》,就有不错的关注度;在这些之外,一些主流媒体还纷纷“试水”其他的表现形式,将“跨界”进行到底,如融入快板、音乐、漫画、脱口秀、说唱等元素,如人民日报的“快板评论”《两会“石”评》、云南网的漫评栏目等,均在一定范围内收获了不错的关注度。

  万变不离其宗,党报评论依然有优势

  权威性上的优势。无论是中央的党报,还是地方的党报,在各类政策性报道和解读中,拥有独特的优势,在本地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或公共危机时,党报也能凭借自身的优势快速反应、及时发声,传递最官方、最权威的消息,这种独特优势在党报评论中也能得以充分体现。

  思辨性上的优势。融媒体时代,各种各样的媒介形式遍地开花,但对有的媒体来说,都有一些共性,比如盲目地追热点,迎合大众,基本上都是碎片化的阅读、娱乐化的阅读、快餐化的阅读。这样的媒介,有一定的存在价值。但党报与这些媒介不同的是,党报一直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底线与原则,在思辨性上更进一步,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报道或评论,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都经过层层的把关与审核,用强有力的思辨性让报道与评论站得住脚。

  公信力上的优势。对各种党报来说,在长期的工作与实践中,逐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信任与肯定。公信力是党报的生命力,也是党报的无形资产。这一点,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变化,也无论媒体时代如何更新迭代,都不会有什么改变。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读党报是“必修课”,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党报获得更有公信力的报道,这也增强了党报评论的社会影响力。

  握紧“麦克风”,党报评论要守好主阵地

  媒体融合现已步入“深水区”,党报评论唯有真正理解媒介的“时”与“势”,把握媒体变革的本质,才能找准未来发展的方位。但不管怎样,对党报评论来说,该改变的必须毫不迟疑坚决变革,该坚守的无论如何都不能动摇。凭借自身的优势,党报评论绝对可以发挥好自己的优势与作用,在深度融合中赢得新发展、新突破。对融媒体时代的党报评论来说,要因时、因势、因需主动发声、释疑解惑,切实提升舆论引导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改革事业推进,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融合发展,策划要有融媒体思维。随着传播格局的改变,受众在开放的环境里接受信息。对传统党报来说,在传播的渠道上,不能拒绝新生事物,而应该敞开胸怀,主动接纳新的传播媒介。比如《云南日报》2021年9月2日至9月5日的“坚决打赢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守好我的一公里”系列评论,从策划一开始,就要求报、网端一起刊发,以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再比如,深入学习贯彻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系列评论中的《今天再晚也是早 明天再早也是晚》一文,在“云南发布”“云南网”等新媒体平台上刊发后,在局部范围内呈现出刷屏的态势,这证明一点,新媒体不是洪水猛兽,只要运用得当,同样可以成为党报评论的有力传播平台。对党报评论来说,从前端开始做好策划工作,将融媒体思维融入其中,很有必要。

  内容为王,舆论引导的有效利器。新闻评论从来都是舆论引导的有效利器,党报评论更是如此。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评论文章,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推动中国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充分证明一篇好的评论文章,可以影响时代变革,发挥巨大的影响力。从这来说,无论载体如何变化,媒体形态如何演变,内容为王的核心要义,自始至终都没有任何的改变。诚如人民日报社评论部主任陈家兴所言:“在信息化时代,评论日益成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引领社会舆论的引擎。”可以说,新闻评论工作开展得好不好,对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会有一定影响。媒介产品日趋多元,内容依然是王道。变的只是传播的工具,不变的则是受众对优质内容的期待,好的文字、好的评论,依然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我们要提升自我,正视现状,生产出适合融媒体时代传播的好评论,这样党报评论才会在融媒体的舆论引导中大有作为。

  践行“四力”,评论员要提升个人素养。“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战线提出的谆谆教导、殷切希望。对党报评论工作者来说,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要有“脚下有泥,心中有火,眼里有光”的“脚力”,深入基层深入实践,绝不能坐而论道;要有“求真相,持真理”的“眼力”,不被舆论牵着鼻子走,而要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有“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于负大舟”的“脑力”,做一名热爱思考、勤于思考的新闻工作者;要有“落在纸上是文章,含在文中是意图”的“笔力”,保持对工作的热爱,做有“匠心精神”的新闻人。新闻评论员的专业素养决定了新闻评论的竞争力与影响力,评论员应该成为多面手,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业务素养,头脑清醒,眼光独到,掌握一定的“新媒体技术”,不仅能用手中的“好笔头”生产适合报纸的评论,也能用“十八般武艺”完成其他传播形式的评论,真正做到“融为一体”。党报系统也要积极创新机制,打造高素质的评论员队伍,让其成为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 沈 艳)  

2022年第2期《社会主义论坛》“工作研究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