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22年 >> 第2期 >> 正文
高度重视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9日 11:06:48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作者 何建玲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化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刻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文化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系统全面,精辟独到,入情入理,是我们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增强各族人民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的科学指南。

  民族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历史上,各民族创造了五彩缤纷的哲学思想、道德伦理、文学艺术、宗教文化、自然科学等文化,包含着各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蕴含着各民族处理人、社会、自然三者关系的重要智慧和经验。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每一个民族都为中华文化发展进步作出了贡献。云南各民族人民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中共同奋斗、团结和睦、互惠共生、水乳交融,创造了各民族共同维护祖国统一、促进边疆繁荣稳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实践,也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更加厚重、更有光彩、更具魅力。

  民族文化有独特价值和内涵

  在我国,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内涵。民族文化是民族的重要表征,是民族认同的纽带,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多样的文化提供多样的精神资源,使人类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而单一的文化只会让人类的生活变得单调乏味。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生存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不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正是各民族文化的“涓涓细流”,汇聚成了中华文化“汪洋大海”。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之福,各民族文化之间都应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珍惜。尊重和珍惜民族文化,就是要以平等、包容态度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让各民族文化共存共荣。既要爱护自己的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各民族文化要交往交流交融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和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他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提高各族群众文明素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共云南省委把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作为战略目标,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大力繁荣民族文化,切实保护和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有力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各民族都要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也要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取长补短,促进民族文化获得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这些重要论述,充分表明了文化交流交融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能有效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几千年来,在云南这块红土高原上,汉文化与云南本土民族文化不断交流互鉴,形成了云南特有的民族传统文化,构建起了云南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民族关系。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精神家园指人的精神空间,是人的精神支柱、生命意义、情感依托和心灵归宿,是一种精神与文化认同,它把不同的人们连接成精神共同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互相依存、休戚与共,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创造了共有精神家园。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实行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进一步强化了各民族团结奋斗创造共同价值和精神家园的共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战斗力空前增强。

  民族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方面,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民族文化把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使人们超越民族、血缘、语言、地域等方面的差异,超越阶层、行业、职业、利益等方面的差异,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责任编辑 龙敏飞)  

2022年第2期《社会主义论坛》“专题调研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