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长平 中共云南省双柏县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县情实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由“示范”向“标杆”转变,推动新时期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云南省双柏县做好民族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
高举旗帜,坚定方向,绘就双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蓝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民族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引领民族工作在创新发展中迈上新台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新境界,形成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行动指针。在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这一重大论断。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认真履行党委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努力把双柏县建设成为“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县、森林康旅目的地、民族文化体验区、云药之乡新高地”的定位,聚焦楚雄彝族自治州“一极两区”发展定位,全力打造“滇中崛起增长极经济增速排头兵、现代农业示范区有机农业示范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新标杆”,以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践行“两个维护”,让虎乡双柏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阔步前行。
纲举目张,铸牢主线,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中共双柏县委始终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和长远性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纳入全县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宣传教育,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充分发挥县乡文化中心、广场、馆室的文化服务职能和教育引导功能,把公共文化资源打造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阵地。加快推进双柏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行线上平台服务,把全县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实践所、85个实践站建成汇聚各方力量、响应民族群众需求的服务阵地。整合青少年活动中心、乡镇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乡村民族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村史馆等现有资源积极创建“民族之家”,依托“民族之家”因地制宜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政策宣传、民族群众联络、民族关系维护等工作。
兼收并蓄,水乳交融,构建其乐融融中华民族大家庭。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要建立和完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机制和平台,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掀起热潮。在构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要充分发挥“小社区”带动“大范围”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对全县2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管理,以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为目标,提供公平就业创业平台,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村(社区)管理和公益活动,真正融入新环境、新生活。从群众居住生活、技能培训、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稳步推动建立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通过建立文化交流平台促进感情融入,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云南省《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推动落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两头对接机制,通过劳动力定向转移、产业对接、精准帮扶、就医就学服务、社区共建等多种途径,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双向服务、双向管理。开展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系列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全县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着力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推广,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法宣传教育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全社会的语言文字素质和应用水平,通过“文字通”促“文化通”,“文化通”促“心相通”,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扩面提质,创新有魂,奏响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新乐章。持续深入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新标杆建设。建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阵地,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方向、价值取向和鲜明导向,以“四个一”为抓手,建立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阵地。创新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打造绿汁江流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马龙河流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打造沿彩线(彩云至嘉公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长廊;打造小龙汤、果合么、李方村、阳太村等村组民族团结示范群,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扩面的新格局。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创建成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个以上、新增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个以上、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75个以上;打造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3个;新建成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个以上、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5个以上。双柏县保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称号。
守正有根,多元共融,让民族文化之花更加绚烂。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彰显双柏民族文化魅力,推动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让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夯实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大力推进文化强县建设,引导县内文艺工作者结合双柏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丰富的节庆活动,围绕现实题材、传统题材组织文艺活动,抓好文学、剧本等创作,支持美术、书法、摄影等创新发展,发展网络文学、微电影、网络剧等新兴文艺,推出更多反映双柏时代特征的精品力作,讴歌时代主旋律,以精品力作展现新时代双柏人民的“根”和“魂”。
乘时乘势,创新驱动,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把发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到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上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等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户开展动态监测,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保持主要扶贫政策总体稳定,全县脱贫人口巩固率达到100%。加快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水利基础设施、供电设施、数据网络等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园创建,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积极构建“一园区六片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培育“四大重点产业”,集中打造一批高端农产品基地。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构建多元教育服务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双提升”项目,实现民族地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口全覆盖,补齐社会事业短板,强化民生保障,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人民群众。培强民族文化产业,提升“民族文化体验区”“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成效,文化旅游不断融合发展,力争到2025年,文化旅游产业总收入达40亿元以上。
依法管理,善治共享,用法治力量守护安定团结良好局面。面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情况新任务,要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创新方式和载体,以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法治精神如春风化雨,内化为根植于心的法治信仰。切实运用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力量来管理民族事务、维护民族团结,确保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完善民族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加强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坚守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防控底线,增强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健全完善防控预案,提出应对措施,做到风险隐患同步评估、统筹协调同步启动、宣传教育同步发动、舆情引导同步管控,切实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健全工作制度,深入开展抓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确保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实现民族地区繁荣发展、长治久安,在“平安双柏”“法治双柏”的征程中切实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 沈 艳)
2021年第11期《社会主义论坛》“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