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荣昌 云南省文艺评论家
张桂梅是“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在当下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她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鞠躬尽瘁、公而忘私的崇高品格,已成为整个社会敬仰和尊崇的人格范式。高尚人格的成长其实大都跟常人一样,从那些细微而又充满预示意义的瞬间,一步步走向人生的高度。作为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中国女性,一位朴素而又高尚的人民教师,张桂梅的身上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人格成长密码?对于当下的中国民众有着怎样的教育与启示意义?李延国和王秀丽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张桂梅》一书,力图回答这些现实的问题。
本书主题鲜明,选材得当,结构合理,叙述张弛有度。作家用感性的语言描绘张桂梅成长历程中最具典型性的人生片段,尤其是对其精神品格的塑造有重要影响的阶段。从她年少时爱唱革命歌曲,到长大后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从少年失怙、中年丧偶、孑然一身、无儿无女,到成为数千名华坪女高学生们的“张妈妈”,张桂梅的身上,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也蕴含着无法言喻的坚强与柔韧。这本书追溯了这种精神成长的逻辑和理路,将张桂梅扎根云南边疆四十余载,用教育之光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执着拼搏和无私大爱,书写得荡气回肠。精彩的叙述凸显了作为山乡教育工作者的张桂梅矢志不渝追求理想的形象,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从叙述手法来看,《张桂梅》力图做到独辟蹊径,大胆创新。全书以第二人称的叙述角度展开,以拉家常似的语言勾勒出张桂梅大半生的行迹,如同亲眼见证她成长的过程,读来可亲、可信。这是一种颇具挑战又有效果的叙事方式,能够很好地打通作者、传主、读者三者之间的壁垒,将直白而又浓郁的情感尽情抒发,诗性的语言在书中俯拾皆是,产生鲜明的感染力。作家李延国先生虽已年迈,但他对张桂梅老师的崇敬之情却是由衷而热烈的。正是这种情怀的支撑,才使他不辞辛劳,远赴云南采访、写作。另一位作者王秀丽作为华坪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多年在一线采访张桂梅老师,报道她的事迹,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他们共同怀着对张桂梅的满腔热情,怀着为时代立传的热切责任,用饱蘸情感的笔墨,浓墨重彩地塑造张桂梅老师的人物形象。
本书还显示了对报告文学文体意识的探索与突破,在遵循大的事理逻辑基础上展开合理性的想象。如书中大量的人物对话,虽然从绝对真实的要求来看,经不起细节的推敲,但这些对话在书中又是不可或缺的,不拘泥于具体情境的考证,而是创设了一种可以触摸、可以信任的场景,还原历史的原貌,增添了文本的灵动性,对写活人物的神态、气韵、品格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无论是作家对于传主的真情投入,还是选材的代表性、典型性,抑或是对于写作技法的大胆创新,《张桂梅》都达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优秀的文艺作品对于人格成长能发挥潜移默化的熏陶,读者在阅读中,跟随张桂梅一同成长,感受她的理想主义如何在历经生活的磨炼甚至苦难中形成,这也是一种深刻的教育。好书必将被更多的读者关注、阅读,接受滋养,从中寻找促进自我成长的精神养分,这也是报告文学《张桂梅》能被众多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