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宋 勇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强大动力及首要任务,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乡村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下一步需深度调研总结提炼做法经验,为各地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楚雄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楚雄州是全省传统农业大州,地处滇中要道,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川滇通道”之美誉,立体气候突出,物种资源丰富多样、别具特色,土壤、气候、光热条件配合良好,适宜立体种养和四季多种生物生长繁殖,为滇中地区绿色明珠和生物资源宝库。近年来,中共楚雄州委、州政府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绿色导向,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抢抓发展机遇,持续精准发力,作出了要打好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牌、争做全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排头兵和争当全省乡村振兴排头兵的重大决策,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按照“稳粮、强畜、促特、兴果、融合”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生态、绿色两大特色,将做大做强做优以“绿色食品牌”为重点的乡村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作为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突破口,倾力打造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持续提升其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以产业兴旺撬动乡村振兴。
加快发展的主要做法
抓领导、强引领、聚合力。紧紧围绕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和州委“1133”发展战略,以“绿色+产业”为引领,层层压实州县乡村四级领导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出台《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强化政策集成支持引领,聚集各方合力,按“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和“科研+种养+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发展的工作思路,高位推进“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等重点工作,积极探索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走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促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抓优势、建体系、突重点。立足区位、资源禀赋等比较优势,谋划乡村产业发展。加快构建乡村现代农业的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重点聚焦生猪、肉牛、蔬菜、水果、核桃、食用菌、花卉、中药材“八大”优势主导特色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将其做大做强做优,形成了“冬菜、春果、夏菌(菇)、秋核桃”四季飘香和山地牧业、花卉等竞相蓬勃发展的乡村特色农业格局,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育主体、建园区、创平台。围绕建设全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新高地目标要求,大力发展“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培育发展壮大多元化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各县(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样板区、乡村产业兴旺的引领区、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园、国家级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两区两园”建设,打造产业联盟、产业供应链、培训中心等平台,补短板,强弱项,推进产业聚集发展,引领乡村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向组织化、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高质量发展。
抓项目、强招商、优服务。紧紧围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园区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狠抓乡村产业储备库、建设库“两库”建设,围绕“招大引强”,多措并举,高位推进农业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大力推进“保姆式”“一站式”优质服务,有效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为产业兴旺、乡村振兴输送源源活力、蓬勃内力、发展动力。
抓特色、强科技、提品质。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为核心,强化品牌意识,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动。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擦亮“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冬早蔬菜之乡”“中国核桃之乡”等品牌名片,打好“特色牌”,推进实施品牌提升战略,全力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升级版。
推进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增强干部群众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的激情与活力。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营造全州上下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良好氛围,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认识,不断增强干部群众发展产业的激情、信心与活力。
培育扶植产业经营主体,加大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力度,积极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培育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基础、种养专业大户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始终把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5亿元、10亿元的梯次农业“小巨人”的培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扶持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在参与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创建、市场营销中的作用,切实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进一步抓好全州各层级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及州委部署的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园、国家级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样板区、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的“两园两区”打造,有效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向组织化、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
持续加大产业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有效破解融资难、贷款难问题,促进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州、县、乡三级要因地制宜不断健全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等支持的力度,用足用活上级扶持政策,充分利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项目,整合各类惠农支农资金,全方位拓展融资渠道,有效破解贷款难题,不断加大对其产业园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夯实其产业发展基础、提升内生动力及增强发展后劲,撬动乡村振兴。
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特色农产品科技含量。着力抓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开发,加快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建立农业科研、推广、生产一体化新机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鼓励农技人员采取离岗、兼职等形式创办或以技术入股领办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加强对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农户的技术培训,结合“阳光工程”培训等惠民工程,重点加大农民实用科学技术培训,提高规模化基地种植大户的科技素质,培养一批骨干新型职业农民,注重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竞争力。品牌就是产品品质的象征与保证,是现代农业成果的集中体现,是衡量现代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强品牌建设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多措并举,积极引导全州上下牢固树立品牌就是信誉、就是竞争力、就是无形资产、就是效益的理念,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农产品品牌意识,提升龙头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打好“区域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组合拳,进一步做大做强一批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品牌,塑造地区特色的统一品牌,推进产品落在品牌上、品牌落在企业上、企业落在基地上、基地落在绿色上、绿色落在一流上,并积极融入“互联网+农业”新时代,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传播,完善现有质量监督、监测体系和控制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加强产品质量检测,保护名牌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全面提升绿色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市场化水平,促进产业振兴。
(责任编辑 易 晖)
2021年第9期《社会主义论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