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明霞 云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4月10日给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乡亲的回信中说,“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进入新时代,独龙族摆脱了长期存在的贫困状况。这生动说明,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独龙江脱贫了,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迈出了一大步,接下来,要形成可持续性的减贫效果,在脱贫后要把内生发展作为历史任务落实落细。
发展内生动力,必须把党的思想引领作为前提条件。把思想引领融入到乡规民约建设中,引导独龙族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在党的思想引领下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升乡村工作的获得感和荣誉感,提升农村工作环境的吸引力。努力在乡村营造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在党的思想引领下持续深化产业发展效能,打造社会全方位协调发展的态势。利用政策叠加效益,努力打造一体多维格局。从劳动生产拓展至更广泛的日常生活,从产业发展走向乡村文明的整体振兴,从乡土社会内生式的发展切入乡村振兴是关键。
内生发展要继续强调精准。精准扶贫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差异化治贫理念,是世界反贫困事业的一大创举,“精确识别”“精确管理”“精准考核”“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等词汇成为高频用语,在扶贫脱贫事业中,起到了重要的实践导向作用。要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让产业布局与市场需求接轨,还要继续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精准选育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产业,精准培育新型农民组织和专业合作社,精准提升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和专业化水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既着力解决迫在眉睫的“两不愁三保障”民生问题,又立足于独龙江独特的资源禀赋,放眼谋划长远发展和减贫成效可持续愿景,让群众实实在在地获得生活的改善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
内生发展要利用好独龙江资源禀赋优势。与依靠国家政策和外部支援为主动力的发展形态不同,内生发展体现出地区较强的本土性,乡土资源禀赋成为拓展内生发展实现路径的前提条件和物质载体。虽然资源禀赋有先天的优劣之分,但是对先天资源禀赋的改造和利用更为重要。要转化发展思路,树立系统性发展的观念。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些地方要想富,恰恰要在山水上做文章。”要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尊重地方在发展中的资源禀赋特点,发挥群众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重视地方所特有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传统,也将外部的有利因素纳入农村发展可资利用的资源,盘活内部和外部全要素,让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发展困境能够在系统性的视角中通过多元实践路径得到逐步的改善。要结合民族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进行产业帮扶的内生性建构。减贫成效要有可持续性,就要解决外在帮扶落地生根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如果缺乏本土化的解决方案,外来帮扶项目很容易水土不服。一旦惠民政策和资金扶持减弱,外部引进的项目就会丧失持续发展的支撑力。充分发掘民族文化内涵。深入了解民族心理,传承本土优良文化传统,从而避免外来帮扶的水土不服。既能够顺利地培育现代知识结构、价值观念,又保存了本民族的特色,使得传统与现代要素碰撞出积极的能量。以外部先进的管理技术、经营理念和营销方式提升村集体经济的市场竞争力,着力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本文为2019年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改革开放以来独龙江人民美好生活获得感及其内生动力研究》(项目批准号:2019-GMD-024)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沈 艳)
2021年第5期《社会主义论坛》“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