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馨云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新闻宣传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高素质、好把式、真功夫是干不出漂亮活的。信息科技的发展,虽然降低了信息传播者的门槛,但并不意味着降低职业新闻人的素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明确提出了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这既是履行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当前媒体格局新变化的必然要求。面对新的传播环境,我们不仅要有“笔尖”之功,能够“妙笔生花”,还要有“指尖”之力,能达“刷屏之效”。说到底,就是努力增强脚力、拓展眼力、锤炼脑力、提升笔力。
提高履行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基础
脚力是新闻报道的力量之源,也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根基所在。增强脚力练就“铁脚板”,使之走得正、走得实、走得稳。优秀的新闻作品是靠脚力“跑”出来的。“脚下有泥土,笔下见真情”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真实写照。没有好脚力,新闻报道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承担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增强脚力,就要深入人民生活,真正走出去、沉下去、融进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对人民群众的深切了解,新闻作品就会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是一个集“边境、山区、民族、贫困”于一体的地区,生活在绿春县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群众,生产发展条件受限,2.5万余人处于深度贫困。笔者曾深入中、老、越三国交界处的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了解到保护区内还有11个村未通电,21个村未通路,16个村未通水,“三不通”地区的村民生活在“半原始状态”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559元,农民人均有粮218.3公斤。60%以上的农户住房条件较差,人畜混居、人背马驮……
笔者到“三不通”地区了解人民生活,与老百姓同吃同住,调查稿件《黄连山保护区数万群众生活困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刊出后,受到了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领导先后4次作出重要批示。最终,绿春县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贫困群众脱贫发展工作得到省扶贫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原省林业厅、省国土资源厅等多个部门的支持,确定黄连山地区贫困群众综合扶贫开发项目投资19760.5万元,经过三年时间,全面改善了黄连山地区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居住在深山的拉祜族群众实现了整体搬迁。
由此可见,记者只有坚持“脚板底下出新闻”,奔赴新闻现场,深入社会,扎根群众,才能采撷有温度的素材,将人民群众的疾苦真实、客观、公正地反映出来,并写出冒热气、沾泥土、带露珠的新闻作品,既深入人心、打动人心,又能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提高履行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前提
眼力是面对纷繁复杂社会现象时的发现力、辨别力,是对各种新闻事实、言论观点等进行准确、快速的辨识和鉴别能力。增强“眼力”练就“火眼金睛”,使之看得见、看得深、看得远。面对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新闻工作者要善于明辨是非,分清真实与虚假、干货与水分、公正与偏颇、表面之意与弦外之音,特别是面对众说纷纭的网络舆论,要能够准确研判和把握舆情走向,对各式各样的模糊认识加以澄清,对形形色色的思想观点进行疏解。
多年前昆明的一个冬夜,23岁的酒吧服务员周鑫因跳江救人不幸溺亡。周鑫见义勇为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不少市民、网民利用周末时间,纷纷来到事发地为他送别。在人山人海的悼念现场,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先生饱含热泪地说:“周鑫是喝滇池水长大的孩子,他的壮举和精神,完全可以代表昆明人善良、勇敢、勇于担当的精神,希望周鑫精神发扬光大”;另一位参加送别会的市民认为,周鑫的举动、周鑫的精神,闪耀着道德、人性和生命的光辉……现场画面温暖感人。然而,部分媒体在报道此事时却过度“炒作”被救者态度冷漠,从而引发大众的负面情绪和对被救者进行道德审判。笔者发现了这个问题,采写了《周鑫事件中部分媒体报道引公众负面情绪》一文,获得宣传部门重视,及时调整舆论导向,让“80后”青年勇于承当社会责任和正义感的典型事迹得到正面宣传。
新闻工作者的眼光,决定新闻工作者的高度。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能够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而且还应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独特眼光。擦亮眼力,才能练就敏锐的观察力、辨别力和预判力,从而传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新闻观。
提高履行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先导
脑力是进行思考并作出准确分析、判断的能力。增强脑力练就“最强大脑”,使之想得全、想得细、想得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脑力劳动,舆情预警、分析、研判等舆论引导环节,以及新闻业务的实践,都要通过脑力的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此,新闻舆论工作者既要有敏于发现的眼睛,更要有深刻分析理解的头脑。
笔者长期关注云南养老事业发展,对养老事业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反映和呼吁。2013年,笔者再次深入多个养老机构调查后发现,云南省有180万失能老人,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有20余万人。而常规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且功能单一、条件简陋,不具备对失能老人后续的医疗和康复服务能力,针对失能老人医护型养老院又尚未建立,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经济负担重,身心俱疲。笔者抓要点,抓问题,并借鉴发达先进省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较好,既解决群众困难,又发挥较好社会效益的经验,撰写《20余万失能老人盼“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引起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出批示;省工商联、省民政厅等相关部门及时对养老事业进行调研,并邀请记者参与提建议,供政府决策参考。之后,政府出台多个文件措施,有力推进了养老事业的发展。
实践证明,努力遵循思辨规律,不断深化脑力,深入、全面、深刻、透彻地思考,始终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写出有思想、有深度的新闻作品,并发挥新闻舆论推动实际工作的作用。
提高履行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关键
笔力是表达能力的体现,是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功。增强“笔力”练就“几把刷子”,使之写得好、拍得美、传得开。好的笔力,能够把事实及蕴含在其中的立场和观点,通过生动、简明、优美的表达形式,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地呈现出来,使受众喜欢读、喜欢看、喜欢听,并能从中受到教育鼓舞。笔力是“四力”中最重要的直观体现,脚力、眼力、脑力都需要通过笔力展现出来。没有好笔力这个关键,好脚力、好眼力、好脑力就无法很好地展现,新闻舆论工作就无法履行好职责使命。
2019年新春走基层,笔者来到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宜就镇宜就村委会上拉乍村小组采访,了解到当地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13年间有90%的时间都在睡觉,这名村民最终在扶贫队员和村干部的感化、帮助下“醒”了。记者用现场特写和讲故事的方式,生动再现了扶贫队员及镇、村干部多年来走访慰问其家庭的故事。《宜就村的“睡神”醒了》一文在云报客户端和云南网推出后,被推为封面稿件,短时间内点击量破万,媒体同行评价该稿件为近年来看到的较为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的新闻作品,可读性强,扶贫宣传效果好。该稿件被评为云南日报新闻宣传奖三等奖。
“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在报纸上;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在路上。”以“脚力”勤快深入、以“眼力”广大精微、以“脑力”深思熟虑、以“笔力”表达呈现,创造更多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这是本分所在,也是职责所在。
(责任编辑 龙敏飞)
2021年第4期《社会主义论坛》“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