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调研组
(执笔:沈 艳)
春寒料峭,天刚蒙蒙亮,云南省保山市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里已然一片热闹景象。散步、跑步、打拳、做运动,人们自得其乐,与清幽的环境相得益彰、分外和谐。观鸟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更是早早地在岸边选好了位置,架好设备、调好角度,屏息凝神,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一个个小精灵的美丽身姿。站在青华海东湖抬眼望去,赤膀鸭、骨顶鸡、黑水鸡等鸟类随处可见。目前青华海的鸟类已增至284种,成为全省鸟类种数最多的湿地公园,“鸟类天堂”的称号名副其实。
青华海生态湿地恢复工程是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保山探索,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保山实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湿地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要求,保山市遵循“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方针,认真落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全面保护的同时,科学合理利用好湿地生态资源,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了湿地带来的生态福利。随着恢复工程的实施,青华海湿地生态系统逐步修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吸引了包括青头潜鸭、玉带海雕、黑鹳、彩鹮等珍稀濒危鸟类来到青华海,部分原属候鸟的物种也成为留鸟。
完善体系打造品牌 旅游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打造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是保山市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举措,也是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的重要示范项目。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保山市生态环境保护成果丰硕:山水田园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森林覆盖率达69%。万亩青华海生态湿地公园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万亩生态农业观光园被列为国家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三大水系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100%。腾冲市、昌宁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县城),保山市、施甸县、龙陵县创建为省级园林城市(县城);腾冲市创建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保山市、昌宁县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示范县;腾冲市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龙陵县、昌宁县创建为云南省文明城市;五个县(市、区)全部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
以全域旅游发展和旅游品牌化建设为抓手,保山市坚持用新思路、新体制、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乡村旅游业态初具雏形、旅游品牌化发展取得突破,旅游产业规模得到迅速扩大,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成果斐然。
旅游品牌化发展提质转型。以大滇西旅游环线枢纽建设为重点聚力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腾冲市创建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特色旅游城市、旅游强县,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2020年,香柏场列入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名单,江东社区、司莫拉佤族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顺古镇创建5A级景区通过国家景观质量评审,列入5A级景区创建名单,新增青华海湿地公园等8个4A级景区、高黎贡山等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昌宁田园镇等11个省级旅游名镇、名村。A级旅游景区从2016年的13个增加到2020年的79个,居全省第一,4A级以上景区达10个,省级旅游度假区达4个。保山、腾冲2个机场旅客吞吐量双双突破百万人次,“世界高黎贡山·世界自然遗产—云南保山”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大滇西旅游环线交通枢纽建设初步形成。保昌、保施、腾陇、腾猴等高速公路相继建成,正在推进腾泸公路前期工作,大瑞铁路全面进入铺架阶段,保山、腾冲两个机场执飞航线达45条,成为全省唯一拥有两个机场吞吐量达百万人次机场的州市,大滇西旅游环线保山段交通枢纽雏形初步形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持续推进文化基层建设共建共享,建成市、县级公共图书馆7个、文化馆6个、乡镇文化站81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950个、国有文艺院团4个。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明显。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累计投入1.6亿元,对和顺图书馆旧址、腾阳会馆等33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修缮保护;建成国有博物馆11个,非国有博物馆10个,市博物馆晋级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博物馆数量和质量成为全省样板;新增“永子”“腾冲玉雕”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32项市级非遗项目。启动保山青龙街非遗街区保护修缮工作。
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有力有序。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守住全市文化旅游公共场所“零感染”“零扩散”;积极推进惠企政策落地落实,为全市文旅行业争取各类补助资金2645.34万元,兑现“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市级奖补资金2610万元。
文化旅游市场监管有力有效。健全“1+5+X”旅游投诉处置工作体系,加强涉旅企业诚信评价,深入推行文化和旅游“红黑榜”制度,公开发布“红黑榜”12期,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旅游市场秩序得到有效规范和净化,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游客体验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2019年以来,在全省6次旅游综合监管考核评价中3次居全省Ⅰ类地区第1名。
突出重点走在前列 生态美丽画卷全面铺开
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对保山提出的“在云南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上走在全省前列,在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上走在全省前列”要求,保山着力打造“世界高黎贡山·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保山”旅游品牌,聚焦“文、游、医、养、体、学、智”全产业链,把文旅产业培育成千亿级产业的目标。
加强健康旅游品牌形象宣传。持续加大宣传力度,结合自身优势不断充实健康旅游品牌内涵,提炼健康旅游“一县一品牌”,构建多渠道、多手段、多载体的品牌宣传体系,大力拓展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加快推进和顺古镇5A级景区建设。完成景区旅游配套设施改造建设,提升游客满意度,力争和顺古镇通过5A级景区评定。
加强健康旅游目的地品牌创建。加大国家级、省级旅游品牌目的地创建力度,巩固提升腾冲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推进隆阳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进荷花温泉、云峰山、樱花谷创建4A级景区等。申报国家文化和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加大评选星级饭店、星级民宿、精品酒店,努力把保山建成中国最美全域旅游休闲城市。
实施健康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大项目带动发展战略,强化项目策划规划,储备包装一批项目,争取一批健康旅游项目进入国家、省级重点项目盘子和文旅重大建设项目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开发建设,促进健康旅游集群发展。
加快建设一批半山酒店。按照“定位、格局、风格、路径”四要素要求,依托森林、温泉、梯田、河畔、花海、古茶林、悬崖等独特景观资源,规划建设一批半山酒店,落地运营度假康养、户外运动、研学科考、文化体验等新业态。
培育健康旅游新业态。开发康养旅游示范项目,打造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培育“生态+旅游”“温泉+旅游”“中医药+旅游”“农业+旅游”“非遗+旅游”“文保+旅游”“研学+旅游”新业态,深度挖掘文旅资源,打造文旅产品。
营造良好健康旅游大环境。深入推进“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无理由退货”旅游革命三部曲,优化“一部手机游云南”保山版建设,加快推进景区、交通、住宿、餐饮、娱乐场所等旅游要素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加强游客集散枢纽设施建设,持续规范和净化文化旅游市场,营造良好健康旅游市场环境。完善旅游投诉处置体系,严格落实游客购物“30天无理由退货”工作。
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新定位锚定新目标。进入“十四五”,保山将高质量推进旅游品牌化,塑造旅游品牌形象、做大文旅康养产业、完善服务设施配套,主动融入东南亚国家黄金旅游圈,全面建设滇西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保山生态美丽画卷正在全面铺开。
(调研组组长:蒋 敏 成员:李汶娟 易 晖 沈 艳 龙敏飞 余国鹏 李建国 段显洪 明立胜 于绍彦)
(责任编辑 余国鹏)
2021年第4期《社会主义论坛》“专题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