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21年 >> 第4期 >> 正文
抓实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6日 18:04:04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调研组

  (执笔:李汶娟)  

  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省腾冲市和顺古镇艾思奇纪念馆考察时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年多来,保山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打通理论宣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创新机制、搭建平台、拓宽渠道、抓好队伍上下功夫,取得明显成效。

  主要做法及成效

  保山市围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重点在宣讲平台、队伍和载体上下功夫,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社会宣传、舆论引导、文艺创作,让党的创新理论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传播开来。

  以上率下,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一年来,保山市精心谋划、周密部署、迅速行动,通过召开保山市委常委会、保山市领导干部大会和保山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等方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决战脱贫攻坚”“践行初心使命,激发奋进新时代的力量”等重要指示精神。保山市委主要领导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讲党课、带头开展研讨,精心研究制定学习方案。市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和理论文章,保山市迅速兴起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保山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5个专题,组织开展3次集中学习研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理论武装,进一步深化了对“欠发达中的欠发达”的市情认识,完善了“一条路子、两个前列、三城定位、四化发展、五马竞争”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建设“滇西辐射中心”的目标定位。保山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的要求,及时组织开展专题学习,着重在准确把握、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上下功夫,在联系实际推动工作上下功夫,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截至目前,保山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1000多次,村(社区)开展集中学习2300多次;在各级媒体刊发各类相关稿件达18000余篇条,图片1200多幅,制作宣传标语52万余(条)幅,撰写心得体会文章万余篇,在省市媒体刊发相关理论文章160余篇,开展宣讲共计7200余场次,推出优秀文艺作品2500余件(篇),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走深走实,保山市“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方向更明、决心更大、干劲更足。

  创新载体,让理论宣讲走心更暖心。理论宣传的受众不同,形式方法也应有所不同,这样才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例如,龙陵县开创了“六小课堂”,灵活运用新的方法、新的媒介、新的形式,让党的理论政策在人民群众心中生根发芽,进而转化为推动基层不断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书记课堂”。由县委书记和县委常委带头,组织各级党组织书记深入机关、社区、农村、学校、企业开展理论宣讲。二是“指尖课堂”。整合媒体资源,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推进,一方面充分发挥县融媒体中心、手机报等主流媒体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另一方面,开拓新兴媒体,做好入乡随俗的“特色菜”,满足群众差异化“口味”。积极运用“互联网+”和“两微一端”等新手段,开设“漫画解读脱贫政策”“脱贫攻坚微视频”等专栏,以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解读脱贫攻坚政策知识。三是“广播课堂”。在全县121个村(社区)依托广播室开设了“致富经”“民情热线”“脱贫故事”等栏目,让组织的声音、党员的交流、学习的内容融入到基层群众日常生活中。根据当地少数民族众多的实际情况,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采取双语进行宣传。四是“文艺课堂”。各乡镇组织文艺演出小分队,聚焦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主题,组织编创《懒汉脱贫》《挂村干部》《好日子》等节目,以小品、快板、歌曲、舞蹈等文艺方式到全县村(社区)进行巡回演出,在群众的欢歌笑语中让党的理论政策入脑入心。五是“火塘课堂”。针对白天群众农忙不在家的实际,以边烤火边聊家常的方式把党的理论政策向群众宣传,动员群众主动投入脱贫攻坚工作中,变被动为主动,开创新的生活。六是“流动课堂”。组织农业、林业、畜牧、住建等部门专家,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技能培训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对有意愿的贫困农村给予技能培训全覆盖,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群众拥有一技之长,实现持续稳定脱贫。

  建强队伍,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好讲透。面对面的宣传教育是很重要的理论宣传教育方式,需要强有力的队伍支撑。保山市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重点抓好了三支队伍:一是抓好宣讲队伍,在走村入户中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理论宣讲队伍是理论宣传教育的基础,是实现理论宣传教育大众化与分众化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利用市、县两级宣讲团这个资源,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建立完善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机制。另一方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五县(市、区)都组建了特色宣讲团,广泛开展面对面的宣讲活动。由五老人员、基层宣讲员、少数民族干部和文艺骨干组成的腾冲市艾思奇百姓宣讲团成立10年来,拥有宣讲员近300名,每年深入乡镇村社、机关学校和企业进行宣讲,宣讲3000余场次,受众35万余人次。他们形式多样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用民族语言宣讲,边境地区重点宣讲,经常送戏下乡宣讲,为城乡各族群众喜闻乐见。艾思奇百姓宣讲团被中宣部表彰为“全国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二是建好教师队伍,在讲坛课堂上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始终聚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定期教育、专题培训、集中备课等形式,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意识和教学水平。三是育好理论专家,在平台阵地上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社科理论专家具有专业优势,是理论宣传教育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保山市依托市社科联、市委党校、杨善洲干部学院等,发现培养了一批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熟悉社情民意的社科理论宣传队伍。他们以重大主题宣教活动、社科普及周为契机,常年深入基层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在解疑释惑、激发斗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拓展渠道,探索“理论+”宣讲新路径。2020年以来,保山市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积极探索“理论+媒体”宣传宣讲工作模式,采用市委宣讲团+五县(市、区)特色宣讲队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志愿者等“1+5+N”方式,开展“面对面”宣讲,用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保山的生动实践,凝聚起全市各族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进跨越的强大力量。据统计,全年开展宣讲7200余场次,受众63万余人次。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外引内联,进一步提升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水平和知名度。2020年10月13日,由云南省委宣传部、保山市委主办的云南省“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理论宣讲大赛决赛在保山举行。保山选送的《脱贫攻坚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获语言类一等奖。首次采用对外宣传的理念和模式开展理论宣传,在全市兴起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热潮,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积极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理论学习、研究阐释新举措,实现疫情形势下理论工作力度不减、热度不退、成效更实、亮点频现。全年举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14次,学习次数居全省前列,示范带动全市县处级及以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中学习1063次;成立云南城市发展研究院,被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授予“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民心相通国际智库网络;推动保山新型智库成为云南智库联盟唯一地方智库;广泛推广使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用户总量、活跃度及供稿用稿数量等位居全省前列;完成年度课题立项21个,推出理论、评论文章和决策咨询报告180余篇,有效带动提升全市社科理论工作水平。

  创新理论宣讲的路径建议

  理论宣讲是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关键环节,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按照阶段性工作任务,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方法,突出宣讲机制创新、宣讲主体创新、宣讲主题创新、宣讲平台创新、宣讲形式创新等,打通理论宣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理论宣讲针对性和实践性。理论工作要接地气、有生气、有活力,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首先要对理论宣讲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知识宣传,满足于完成任务,要使宣传内容更有说服力。要针对解决群众关心的思想和实际问题做出理论的回应和政策的解读,不仅让老百姓听得懂,更要让他们能够用得上。要坚持从大众的理论需求出发,把握时代特点,紧密联系实际,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以“短、实、新”文风,宣传理论、引导舆论,为群众解疑释惑。努力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抽象、理性转变为生动、具体,由深奥、思辨转变为通俗、易懂,努力满足群众的理论新需求、新期待,让人民群众对党的理论有亲切感、认同感,并外化为自觉行为。

  构建理论宣讲骨干队伍,发挥基层“草根名嘴”作用。做好理论宣讲工作,建好宣讲队伍是关键。一是要善于借助外力,打造一支特邀专家队伍。加强与国内知名学者,省级宣讲专家的衔接沟通,建立合作关系,打造“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高层专家队伍。二是整合资源,建设市级、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理论辅导员”队伍。整合党校、社科联、干部教育学院等体制内资源,充实理论辅导员队伍,贴近基层理论宣讲需求,常态化开展政策指导、理论宣讲等服务。三是打造一支群众身边的“草根”宣讲队伍。要注重发挥基层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对上邀请、基层推荐、分类遴选等方式,从党员干部、创业青年、五老人员、社会组织负责人、草根名嘴等不同职业和群体中选聘百姓宣讲员,采取对象化、互动化、分众化的宣讲。

  积极创新载体,拓宽理论宣讲工作覆盖面。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的阵地就要延伸到哪里。一是巩固提升传统阵地。要充分发挥宣讲工作主阵地作用,在建设标准上做到有专人、有经费、有场所、有活动、有机制“五个有”。努力将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理论宣讲的孵化器和示范点,提升理论宣讲品牌影响力。二是积极拓展新阵地。要适应理论宣讲工作互动化、分众化、通俗化要求,努力在社区、小区、企业等搭建一批新平台、微平台,开展理论面对面宣讲,让社区群众“坐得住”、“听得进”。三是开辟新媒体阵地。基层理论工作者必须把握新媒体规律,主动“触网”,积极运用微信、微博、微视频、微课、微文等形式开展理论宣讲工作,引导基层群众自由、自主、自愿点击观看、下载收藏,获得更多的学习空间。

  创新方式方法,扩大理论宣讲工作影响力。着力在群众参与度上下功夫,在提高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推进宣讲方式创新上下功夫。一是进基层“面对面”宣讲。广泛深入开展“讲理论、讲政策、讲道德、讲文化、讲法治,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为主题的“五讲五进”基层宣讲活动,使经常性宣讲持续不断。采取“面对面”和“零距离”方法,进社入户,用群众熟悉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道理,解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解决思想疑惑。二是“故事式”宣讲。善于抓取身边典型,收集本地的历史文化、道德模范、凡人善举、最美故事等,找准切入点,以小见大,以具体的细节描述传达渲染情绪,让群众从身边典型和朴实故事中领悟意义、感悟正能量。三是小微宣讲。坚持以微课堂为阵地、以微媒体为平台,以微节目为载体,突出宣讲活动小范围、近距离、短时间,扩大宣讲覆盖面。四是“文艺式”宣讲。通过排演文艺节目,运用快板、说唱等形式宣讲重大决策部署等,变“单一教育”为“生动说唱”,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和文艺形式宣传普及党的创新理论。

  (调研组组长:李汶娟 成员:蒋 敏 李建国 段显洪 明立胜 于绍彦 易 晖 沈 艳)

  (责任编辑 沈 艳)  

2021年第4期《社会主义论坛》“专题调研”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