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 玲 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供给侧与需求侧,是经济运行的一体两端,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供需两侧有机结合、协同发力,是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当前经济形势、着眼经济发展大势作出的战略选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等中央重大文件,多次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云南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供需两侧齐发力,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统筹供需两侧促内需的重要性
统筹供需两侧促内需是云南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义是畅通,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都能顺畅贯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形成供需的动态平衡。2020年,云南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521.90亿元,同比增长4.0%,在全国排名前列。从供给侧方面来看,产业培育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云南加快构建五个万亿级、八个千亿级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产业发展“双百”工程。推动“两新一重”建设,实施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高于全国4.8个百分点。世界一流“三张牌”取得实质性成效,“动能转换”正在增强,绿色硅和绿色铝的快速发展将继续增强云南工业的发展后劲,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培育。从需求侧方面来看,需求回补明显,内外循环日趋畅通。民间投资增速较快,带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回升。疫情加快催生新业态、新消费模式,带动市场消费加速回暖。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9792.87亿元,年均增长8.9%。外部需求增强,进出口贸易逆势上扬。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680.44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出口完成1518.84亿元,增长46.4%。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体脱贫,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供需两侧齐发力,为云南加快扩大内需、融入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统筹供需两侧促内需是云南抓住新机遇和应对新挑战的有效手段。中央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推动共同富裕,为云南省后发赶超带来了重大机遇,云南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更加凸显。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云南发展、情系云南人民,为云南省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云南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并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产业链条不健全,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滞后,县域经济不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仍然不牢固。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艰巨繁重,基本公共服务仍然薄弱。改革开放任务仍然艰巨,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还有短板弱项。在这种形势下,必然要求云南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挖掘内需潜力,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才能有效应对风险挑战,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聚力蓄能。
统筹供需两侧促内需是把云南建设成为国内大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云南是我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大通道。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背靠14亿人口的国内强大市场、面向23亿人口的南亚东南亚国际大市场,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开放优势。在“一带一路”的推行下,云南省凭借着自己的独特区位优势,成为我国众多企业向南亚东南亚地区进发的“根据地”。“十三五”期间,云南对外开放已形成以自贸试验区为引领,以昆明、曲靖、蒙自、嵩明杨林和大理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带动,以瑞丽、勐腊(磨憨)2个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核心,以中越、中老、中缅3个跨境经济合作区为重点,以昆明、红河2个综合保税区和瑞丽、河口、临沧等9个边境经济合作区为支撑,以南博会、商洽会等会展平台为纽带,以26个口岸为窗口的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平台体系。全方位助力云南省加快建设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衔接的“云南市场”,打造内外循环的消费节点,形成以滇中区域为中心、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在此基础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订对云南是重大的历史机遇,云南将充分放大区位优势,全面提升云南在国内国际“大循环、双循环”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在国家保障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中,力争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示范、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型枢纽。
统筹供需两侧促内需的云南路径选择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针对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点多、面广、任务重的实际,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来抓,以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为底线,扎实做好脱贫地区的后续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快建设一个“救助平台”,建立“产业帮扶全覆盖、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扶志扶智”三个机制,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住中央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给予集中支持的政策机遇,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加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支持力度,持续完成政府补贴性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培训。全方位做好搬迁安置区后续帮扶,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之源。稳定就业促增收,就是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重点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人员就业创业,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支持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以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职业岗位结构调整优化为重要依托,以人力资源素质结构的改善提升为重要途径,以相关收入财产分配制度完善为直接手段,多管齐下,带动越来越多的低收入群体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只有这样,“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才能真正形成,中等收入群体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稳定器”、公平的“晴雨表”。
持续释放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巨大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新型城镇化是推进人口和经济集聚、促进消费的重要载体。针对云南省城镇化发展滞后的实际,要优化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推动形成以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为核心、以滇中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以沿边城市带和特色小城镇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使之成为全省扩大内需、聚集产业、增加就业的重要支撑。加快培育昆明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中小型消费城市梯队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商旅文消费集聚区,打造沿边消费特色街区,有利于扩大内需进一步提高消费,提高就业率。全面促进消费,有助于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实施培育发展新消费三年行动。落实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购置补贴、停车优惠等政策,除不能满足特定要求外,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和更新的公务用车原则上使用新能源汽车。制定扩大网络消费激励政策,有序发展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文娱等线上消费新业态。提振文旅消费,完善节假日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进一步增加对教育和卫生的公共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与安全网。增加对教育和卫生的公共支出,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与安全网有助于降低居民储蓄,并增加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同时改善收入分配。针对云南省基本公共服务薄弱的实际,要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统筹增加安排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教育资金,全面提高全省教育质量,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健康云南建设,深入实施医疗卫生事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治救治体系。推动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国家卫生县城(城市)标准,加快补齐公共医疗卫生短板。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要确保基本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提高群众基本医疗待遇,减轻贫困人口就医负担,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切实做好退役军人保障,支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减少广大居民的后顾之忧,增强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动力。
驱动内外双循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融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前沿阵地。开放循环并非单纯外销,需要内外结合,以开放的心态走出去,体现云南融入省内外、国内外循环圈的主观能动性。要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切实推动云南成为强大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对内主动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深化合作,建立产业转移承接结对合作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在云南布局产业链。对外主动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深度参与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全面参与中老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布局中老铁路沿线产业园区,推进磨憨—磨丁浙商产业园建设,促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加大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赋权改革力度,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并深化沿边金融开放,提升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占比。打造融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前沿阵地,及时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订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推进与南亚东南亚周边国家开展双多边经济技术、投资、服务等合作,在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进程中实现新作为。以中老铁路建成通车为契机,谋划做大边民互市,支持加工贸易、跨境电商、免税购物、离岸转口贸易、跨境农业、跨境旅游合作,不断提升云南在“大循环、双循环”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以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和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为契机,推动对内对外经贸合作,全力提升云南国际化水平。
(责任编辑 李建宏)
2021年第3期《社会主义论坛》“理论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