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白亚鹏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科研处处长、高级经济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应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新时代,做好党校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党校“不一般”的地位与作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快构建党校“不一般”的科研工作新格局。
党校科研工作“不一般”的历史源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研究是党校教育的基础,科研工作是关系党校长远发展的大事。”做好党校工作,必须发挥好科研基础支撑作用。做好党校科研工作,必须立足于党校“不一般”的职能定位,牢牢把握党校事业发展的新特点,从实际出发,构建具有党校特色的科研体制机制,更好地服务于党校主业主课。
党校“不一般”的地位。党校的成立与发展伴随着党的事业的进步与发展。1924年5月,党的第一次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指出“党内教育的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随后我们党创办了两所最早的党校——安源党校、北京党校。1925年1月,党的四大重申:“党中教育机关除支部具其一部分作用,另外于可能时更有设立党校有系统地教育党员……增进党员相互间对于主义的深切认识之必要。”1943年3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同志亲自兼任中央党校校长,制定了“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校训,并作为各级党校校训沿用至今。无论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时期,党校工作一直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着培养大批优秀干部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推进党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就党校工作作出明确规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党校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党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党校“不一般”的职能。新中国成立前后,我们党运用党校这块阵地,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组织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党校紧紧围绕党的事业和建设全局,为推进党的理论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贡献。当今,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党校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这一时代重任与历史使命。
党校“不一般”的贡献。1933年3月,中共中央局在苏区创办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标志着中央党校的诞生,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时停办。一年半时间里,3批学员大约300多人从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毕业,为苏区建设作出了贡献。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党中央决定党校恢复办学,定名为中共中央党校。延安时期,从1939年至1943年,党中央有计划、分期分批从全国各地抽调县团级以上党政军群领导干部集中到延安进行培训,六七千名县级领导干部在中央党校学习,党校成为高中级干部的集结地,成为培养革命骨干的大摇篮。1978年5月10日,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与支持下,经胡耀邦同志修改、审定,中央党校《理论动态》(60期)首先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成为历时3年全国范围内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起点。改革开放后,在重大节点、重大时段,党校一马当先,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开展理论研究,及时举办培训班,广泛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确保了全党思想统一、步调一致。
以党校“不一般”作为科研工作的立足点。党校自建立之始,就在党的事业发展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党校办学规律,形成了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强党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做好党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既要整体协调推进,也要有所侧重。党校“不一般”的定位就要求党校各项工作必须把握住这个最大特点,抓住这一主要矛盾,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样的,党校的科研工作作为党校整体系统的组成部分,也必须紧紧把握党校“不一般”的定位,立足科研工作的基础地位,着力走出一条党校特色的路子,为党校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与支撑。
党校科研工作“不一般”的多重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科研提出“三点希望”,基于此,党校的科学研究要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特别是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不断开拓创新,成为走在前列的思想理论高地,要在“马”字号和“党”字号学科发光出彩,科研成果既要体现对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又要为高质量决策咨询提供参考作用,因此,呈现出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时效性的特征。
理论性。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将深入回答时代之问,不断引领时代前进。当下,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在理论上特别清醒,在宣传、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尤其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党校作为研究集团军、宣传播种机和贯彻推进器的作用;在奋斗的新征程中,党校应当积极作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贯穿于科研工作的始终,以更加深入的理论研究,更好地服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运用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党校作为教育培训干部的主渠道,应当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工作实践中的方法论,且伴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与时俱进。
时效性。党校工作,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科研这个基础不夯实,教学这个中心也立不稳。“是非疑,则度之以远事,验之以近物”,在党的重大会议召开后及时举办专题培训班,是党校教学的一大特点。作为支撑党校教学的科研工作,必须紧跟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及时开展科学研究,做好理论上的宣传阐释工作,用深厚的学术底蕴和朴实的大众话语讲好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革开放荆棘遍布、思想文化激荡交锋、党的建设面临新考题,作为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迫切需要专家学者作出鞭辟入里的理论阐述,提供与时俱进的思维范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
实现科研工作新格局的路径选择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指出,逐步建立既区别于公务员又不同于普通事业单位,符合党校(行政学院)发展特点的教师管理体制。支撑党校“不一般”的科研,必须建立具有党校特色的科研体制机制。
构建“不一般”的科研评价体系。党校教师的科研着力点,在一定程度上以科研评价指标为指挥棒、风向标,构建具有党校特色的科研评价体系势在必行。要创新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建立健全符合党校(行政学院)特点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探索建立适应党校(行政学院)特点的科研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实施职称量化评判标准,构建具有党校特色的学术研究认定标准。
构建“不一般”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党校科研需要“三支笔”,一是写好学术论文,二是写好宣传文章,三是写好决策咨询报告。三者各具特色,决定了三种科研成果的不同转化平台。因此,要加大对党校教师在党报党刊发表文章的支持力度,做到重大节点有声音;要拓宽决策咨询报告上报渠道,力争高质量的咨询报告能够得到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要搭建科研平台,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鼓励和培养党校教师在党的思想理论研究方面有所建树,为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出积极贡献。
构建“不一般”的党校智库体制机制。党校智库建设要牢牢把握“党校姓党”这一根本原则,建立“不一般”的体制机制,以确保决策咨询工作围绕“三个聚焦”和“一个反映”开展。首先,智库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规划今后一个时期智库建设的扎实举措和组织保障,明确校(院)智库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其次,智库运行需要理顺各种关系,探索新的机制:制定完善智库建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固根基、管长远的制度;推进智库“放管服”改革,赋予专家团队构建、选题设置等方面更多的自主权;创新智库绩效评价体系,等等。同时,要建立灵活的选人用人聘用机制,更好激活智慧源泉。一是以项目为依托建设稳定的智库核心研究团队;二是鼓励校(院)教研人员开展跨学科研究,以整合学科优势,集中研究力量和盘活优质资源;三是针对各教研部门特色智库成果,开展智库建设创新工程。
构建“不一般”的科研人才培养机制。党校科研工作成效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在于是否拥有一批政治过硬、理论过硬、致力于党校事业发展的科研队伍。要探索建立“教学名师工作室”“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以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学科学术带头人优势,积极发挥导师制的科研团队建设作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研人才培养机制;要逐步打破教研教辅部门学科专业界限,实现学科带头人与中青年骨干力量相结合,完善课题申报团队组建机制,有效提高课题申报立项率及课题研究质量。
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从这个角度来讲,只有科学的理论支撑,才能做好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只有牢牢把握党校工作的“不一般”,从科研这一基础工作抓起,以构建党校“不一般”的科研体制机制为载体,才能不断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为接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而培养、造就大批四个“铁一般”的党员干部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 余国鹏)
2021年第3期《社会主义论坛》“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