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田华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充分肯定“十三五”时期社会民生补短板实现历史性突破、全省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成效,各族群众生活更加美好”的远景目标,并围绕今后五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和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主要目标,规划部署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的各项工作,为全省上下“十四五”期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云南各族群众民生福祉指明了奋斗方向和实践路径。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的任务目标,首先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立场,坚持把云南4800万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初心,民生建设必须踏踏实实地依靠人民大众,民生建设也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了人民。如果我们的发展不能回应人民的期待,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的发展就失去了意义,也不可能持续。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那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作为贫困县数量曾居全国第一的云南,在历史性地告别了延续千年的绝对贫困基础上,要从切实解决云南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直面民生建设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直面新时代下的新挑战,将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作为确保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云南得到坚决贯彻落实的重要目标任务加以推进,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发展中补齐云南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让云南各族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让脱离了绝对贫困的广大群众坚信“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不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当前,要在中央改革框架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省以下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将行之有效的政策体制和管理模式予以明确,对存在的问题通过改革予以规范。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首先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与人直接有关的、群众关注度高的、支出稳定性强的主要基本公共服务事项明确为省与各地共同财政事权,并合理划分支出责任,同时完善有关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标准合理、保障有力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保障机制,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需要按照公平、普惠、可持续的原则,满足群众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和人口老龄化等方面的最基本需求,把公共资源向最需要关心的困难群众、群体等重点群体,向边远山区等重点地区倾斜,补齐普惠民生的“最后一公里”。当前,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保居民就业,托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保基本民生,将失业保障范围扩大到全部参保失业人员;注重发挥兜底作用,不断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水平,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新型扶贫举措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解决好相对贫困问题。
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短板。云南存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历史问题,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必须加快补上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短板。一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持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专项行动,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二是强化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推进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改造提升村卫生室,消除医疗服务空白点。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建设,做好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三是扎实做好农村社会保障。加强农村低保对象动态精准管理,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四是加大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力度。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云南的中等收入群体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实现共同富裕,既要立足于把“蛋糕”做大,又要着眼于把“蛋糕”分好。做大“蛋糕”,关键要靠发展。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把“蛋糕”分好就是要统筹云南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促进城乡共同富裕与各地区共同富裕。当前要落实好《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在完善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服务、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等方面上取得重大突破。同时,要全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滇东北、滇西北等高寒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使全省各地区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 沈 艳)
2021年第2期《社会主义论坛》“理论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