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理轩学习小组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云理轩学习小组 >> 正文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和实践应用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3日 14:41:00  来源: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作者:董亮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还是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这就叫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练就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下面就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应用谈几点看法。

  一、创新思维能力的概念和特点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能力表现为: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判断推理敏捷、概括综合准确、分析思考深刻、联想想象新奇的高级思维智能。其特点有:新颖性,即思维的目标、方法、过程等方面都较新颖;多向性,即从纵、横、逆三方面来思考问题;多元性,即善于从事物的多侧、多环节、多因素、多层次、多角度来进行思考;开放性,即全息动态思维过程,善于大量地、广泛地吸收外界各种信息,在与外界各种信息的交换和反馈中不断吸收新东西,以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调整自己的思维方法,整合自己的思维成果。

  二、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思维的重要论述蕴含着问题意识、历史眼光、理论情怀和实践意识。凝结了对中华民族历史兴衰启示的反思、对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的继承,对世界现代化进程一般规律的把握。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刻理解坚持创新思维的重要实践意义。

  (一)坚持创新是我们从中华民族历史兴衰得到的启示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富有创新思维的民族,创新精神的高度弘扬在历代都有体现。正是由于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巨大内在驱动力,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发达的文明;在技术层面,有“四大发明”,在天文、算学、医学、农业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创新思维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相反,历史实践表明,近代封建专制统治的超稳定、小农经济的根深蒂固和教育的落后,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思维的缺失、制度的僵化和社会活力的丧失,导致了鸦片战争后封建中国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了优越性。在反思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

  (二)坚持创新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传统

  中国近代史提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追求国家富强两大主题,中国共产党人在把握中国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并以此指导中国革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以及思想、理论本身都是创新的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推动了党和国家的历史性转变。可以说,创新思维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坚持创新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般规律

  通过反观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发现其中有一些规律性的现象:15世纪,葡萄牙依靠发展新的海上航线;18世纪,英国依靠工业技术的突破;19世纪,日本依靠商业模式和科技力量的创新;20世纪,初苏联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对国际制度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不难发现,这些大国的发展历程,通常是源于一些关键要素的创新,然后逐渐依靠一些关键要素的创新发展综合要素。因此,世界现代化的进程,确实是一个以现代生产力、科学技术革命为动力,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伟大转变,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以及思想领域和社会组织、社会活动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

  三、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创新思维的培养原则

  一是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创新是体现着主体能动性的选择,创新思维内在地包含着主观因素,衡量和判断创新思维的结果、效果,要看其是否符合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和对党的责任”这三个责任是马克思主义立场在新时期的理论反映,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执政为民的情怀是创新性开展各项工作的价值基础。因此,创新思维必须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

  二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个整体,前者回答的是“怎么看”的问题,是对世界的总看法,后者回答的是“怎么办”的问题,是对世界观具体运用的结果。习近平关于创新的重要论述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此,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

  创造性思维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后天认真思考、培养锻炼出来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产生的来源,问题本身是事物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之所以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进行创新的突破口。

  二是开展调查研究。重视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寻找解决问题新方案、坚持创新思维的必然要求。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著名论断“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告诉我们:调查研究有助于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性。

  三是灵活运用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就是要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其相互关系,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是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

  四是打开思维空间。要培养创新思维就要打开思维空间,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通常有:逆向思维、心理思维、跟踪思维、替代思维、物极思维、发散思维、否定思维、多路思维。打开思维空间,勤奋自信,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掌握创造方法与策略的推动力。

  五是增强行动自觉。创新要转化为改变外部世界的力量,就必须在实践中实现对象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思维方法拓展、业务模式跨界是创新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方法和策略。可以通过机制体制创新、人才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运用、有效资源整合,依托互联网、大数据,跨界融合等方式,把创新思维运用于实践。

  当然,创新思维运用过程中,也会遇到问题和瓶颈。主要表现有:一是单位在运用创新思维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政策设计制约,导致创新工作实践产生瓶颈。二是创新需要依靠人才的知识力量和智慧成果,但人才培养不易,成熟人才,有潜力人才,在发展到一定层次后容易因竞争而流失;制度激励、政策留人、情感留人、文化留人的机制措施有待完善。三是创新要运用高新技术、与时俱进;但是面对老龄群体、弱势群体,因事因人而异的务实创新,也是体现人性化关怀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总而言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是一份事业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实践告诉我们,一名党员干部:在学习上,运用创新思维,脑子就灵;在工作上,运用创新思维,办法就多;在事业上,运用创新思维,天地就宽!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