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21年 >> 第1期 >> 正文
持续推进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1日 11:17:45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作者:李玟兵  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决策咨询研究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生态文明建设划定了具体的目标任务,云南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高质量发展铺设绿色的新征程上,要认真对标对表,为开启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全面建成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必须明确的目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远景目标是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对照远景目标,作为要全面建成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云南,到2035年生态保护、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等应走在全国前列,全面建成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议》的近期目标是“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对照近期目标,云南在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必须取得新进展,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要取得新进步,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人文美成为普遍形态。国土空间规划格局科学且美丽,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提质增速,资源配置和利用更加优化,生态环境大幅改善,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到2025年总体建成中国最美丽省份。

  “十四五”时期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必须坚持的原则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续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凝聚全省上下推动形成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强大合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是满足老百姓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具体体现,要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使人们的家园美丽宜居,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由之路,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创新绿色技术,以最先进的理念和科技,全面展现“中国最美丽省份”里“最美丽”的生态特征,加快推动全面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坚持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这就需要不断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用最完善而严格的制度体系为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保驾护航。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观。自然与人、自然与自然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生态整体系统,自然物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要以生态整体美为建设标准,进行生态保护和修复时,坚持整体思维和系统思维,遵循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转和相互协调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进行统筹谋划、整体保护、多措并举、综合治理。

  “十四五”时期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重点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有的绿色工程。“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基调。云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整个国家的生态系统中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遵从自然规律,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以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为目标,守住云南和国家的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让绿色低碳发展成为云南最美的生产生活方式。云南最大的发展优势是生态环境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考察云南时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一定要世世代代守护好。”云南要守护好这份财富,利用好这份财富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不断优化国土空间规划格局,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区域,建立健全生态空间管控制度,扩大和保护好自然生态空间,建设全国最美的自然生态空间。化解环境危机的关键在于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冲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先进技术,大力鼓励绿色科技创新,用新理念和新技术,着力改变多年来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和资源等要素投资驱动的发展方式,加快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和创新驱动的发展,降低工业能耗,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构建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在重点行业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或清洁化改造。聚焦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的打造,加快构建绿色信贷、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深入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强化绿色理念宣传教育,形成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居住风尚,把人的活动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制定云南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探索和加快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

  让蓝天、碧水、净土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显著特征。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调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建立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体系,继续抓好城市扬尘、挥发性有机物和油烟等的管控,严防严控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继续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使用,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到2025年,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位列全国第一。打好碧水保卫战,以系统思维和整体思维统筹水资源和水环境治理,持续深入打好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攻坚战、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攻坚战、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到2025年,国家考核的地表水优良水体(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居全国前列,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体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生态美。打好净土保卫战,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严格农用地安全利用,加强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固废物污染治理,监督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情况,完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抓好重金属污染防治,注重土壤污染治理的管控和修复。打造有特色的城市美、乡村美,全面提升全省环境质量。完善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制,做到生态环境质量全国最优。

  让良好的生态系统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基本要素。云南在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宝库中具有重要的位置,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作为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头号工程,不断探索和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加强生物技术、遥感技术、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鼓励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物多样性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的保护理念、技术和资金,严格生物多样性监督执法,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加强外来物种入侵监管。强化河湖长制,维护好水生态系统。坚持开展植树造林工程,探索林长制,建立良好的绿地生态系统。让草原森林河流湖泊等自然生态系统休养生息,以自然恢复为主,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护重大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同时展现山水美。

  让高效的资源利用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常态。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及管理制度,解决过去那种自然资源资产底数不清、产权纠纷多发、权责不明晰、开发利用粗放、资源保护乏力等问题。加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摸清云南自然资源家底。强化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既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发挥政府的总量管控作用,促进自然资源资产集约开发利用。推进全面节能降耗,循环利用,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淘汰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设备和技术。开展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保护规章制度。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合理开采、科学开采,引进先进技术,支持绿色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引导市民养成节约资源良好习惯,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推广垃圾分类,提高垃圾资源化水平。注重研发创新,构建废旧物资再生利用体系。

  (责任编辑 沈 艳)  

  2021年第1期《社会主义论坛》“特别策划”

责任编辑:王大林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