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兴华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选举联络工作委员会主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全面展现和回答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等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的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这一根本原则,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助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省“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担负起新形势下组织部门的职能职责
全会指出,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这既是我国长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果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体现,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客观要求。组织部门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人才在各方面及时融入、主动适应,确保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云岭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新发展阶段干部队伍要有新面貌。全会提出要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云南要与全国人民一起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必须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抓住2021年全省五级党组织换届、2022年全省国家机关换届契机,更加突出科学发展的选人用人导向,用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调研分析成果,选出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好干部,配出结构优、功能强的好班子,换出心齐气顺劲足的好面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思想统一到新发展阶段上、把心思集中到新发展阶段上、把力量凝聚到新发展阶段上,提高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能力,提高从整体上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改革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举措的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干部。
新发展阶段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要有新气象。全会提出要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只有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才能更加有力有效带领全省各族群众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建强战斗堡垒,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以组织力提升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智慧党建”,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强化政治引领,提高基层党组织抓重点改革、重大任务落实的能力,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夯实党在边疆执政的组织基础。研究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三个组织化”在新发展阶段的新措施,巩固拓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成果,全面实现与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新发展阶段人才队伍要有新作为。全会提出要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人。当前,云南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高端偏少、发挥作用不明显,仍然是制约我们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编制好云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和人才发展生态。注重基础人才培养与高端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齐头并进,统筹实施好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打造“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品牌,发挥“云南省柔性引才基地”功能,集聚一批适应新发展阶段需求的各方面、各层次人才。进一步发挥人才作用,建立“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长效机制,发挥人才助力新发展阶段的支撑作用。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云南高质量发展
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这为云南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关键要有一支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按照新发展理念“选”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选什么人,用在什么岗位,一定要从工作需要出发,以事择人。要突出精准对标,大力选用那些引领经济新常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造发展新动能的干部,那些善于统筹推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干部,那些坚定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干部,那些具备开阔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的干部,那些善于推进共建共享、普惠发展的干部。完善选拔制度,把五大发展理念纳入干部选拔任用指标体系,更加注重在三大攻坚战一线发现、识别和使用优秀干部,大胆起用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良好氛围。
按照新发展理念“育”干部。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各级干部用新思维、新方法、新举措来应对。要把思想淬炼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既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加强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又要聚焦新发展理念、三大攻坚战等重点来安排培训课程,进一步解决干部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等问题,继续实施好干部出省挂职锻炼五年行动计划,增强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紧迫性。把集中培训和分类培训结合起来,既要组织实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集中培训,又要统筹实施分层分类培训,不断提高各类干部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各类干部的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加快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按照新发展理念“考”干部。全会要求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推进云南高质量发展,必须认真落实中组部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和省委组织部印发的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实施办法,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要建立各有侧重的考核指标体系,坚持党中央部署什么、强调什么就重点考核什么,合理确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重点,健全分类考核机制,既看经济发展情况,又看民生状况、生态指标;既看发展速度和总量,又看发展质量及效益;既看常规发展,又看特色亮点;既看做了多少显绩,又看做了多少潜绩,真正把发展的业绩考准核实。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人与考事相结合,把政绩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等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奖惩分明、奖优罚劣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发展。
切实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新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更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云南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当前,云南已从“地理上的边疆”迈入到“开放中的前沿”。组织部门必须引导党员干部摒弃“边疆心态”,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奋起直追。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全会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云南是我国联结南亚东南亚的重要大通道,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需要干部具备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组织部门要主动把工作放到“一带一路”大背景下考量,主动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要继续擦亮国门党建品牌,探索创新国门党建工作,推动国门党建一体化,实现组织强边、开放活边、守土固边、富民兴边、和谐稳边,通过国门党建工作促进边疆和谐稳定。大力培养选拔熟悉“一带一路”的干部人才,选派干部人才到境外机构挂职锻炼,加强开展小语种人才的培养,支持专家学者加强对“一带一路”的基础理论研究、合作机制研究、区域国别研究、风险防控研究、战略传播研究。积极开展援外培训,用好援外培训平台培训国外政党官员和留学生,既注重教学质量,更注重政治效益,突出中国特色、云南省情,培养一批“知华、亲华、友华”力量,搭建起对外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服务地方对外开放和国家周边外交。
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也是云南省主动服务并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重要平台载体。组织部门要积极探索高度开放条件下提高党建工作质量的新途径新方法,以高质量党建服务保障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加强对自贸试验区党建工作的研究和指导,不断建立健全自贸试验区党的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自贸试验区党建和自贸试验区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针对各自贸试验区片区不同特点,分类指导、递次推进。不断创新自贸试验区党建方法载体,强化产业集群党建、行业党建,注重服务先行,探索外资企业党建新模式,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加大对自贸试验区干部人才工作的支持,大胆培养、选拔、引进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具有国际眼光和实操经验的自贸试验区干部,激励干部改革创新、担当尽责、先行先试;构建具有国际区域竞争优势的人才工作机制,精准引才、科学用才、用心留才,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断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服务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快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八大重点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将有利于服务和融入构建国内大循环。要强化党建引领服务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强化党组织的有效覆盖,做到项目建设和组织建设同步同频,提升项目党组织组织力,凝心聚力推进项目建设,把组织力变牵引力。推动干部人才服务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把重大项目作为锻炼干部人才的大平台,把重点工程现场作为考验的特殊考场,让他们在一线墩苗历练、锤炼摔打。同时也要做好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一线干部人才的表彰奖励和关心关爱,特别对奋战在连接省外、境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线和国家级重点建设工程一线的党员干部,要厚爱三分。
(责任编辑 沈 艳)
2021年第1期《社会主义论坛》“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