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尚兴丽 云南省昭通市职业教育中心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刻指出学校输送的人才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文化教育是基础工程、灵魂工程。作为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要增强看齐意识,扛起主业主责,深入挖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作用,始终坚持以文化人,努力培养时代新人。
以文化人,需要用理想信念去引领。民族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追求的梦想,更是青年学生发愤图强的伟大理想,有如灯塔,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方向。我们培养的时代新人,既要着眼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要胸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离开这一根本原则,培养时代新人就偏离了最基本的方向。审视当代青年的生活环境,他们没有经历过民族生死存亡的深重苦难,没有直面过血与火的严峻考验,没有体验过缺衣少食的生活艰辛,所以更需要用强有力的理想信念去引领。一方面,要强化历史教育,从中国通史中吸收养分,从中国近现代史中铭记民族苦难,从中国革命史中培育革命精神,从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中增强自信;另一方面,要加强现实题材教育,注重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等伟大实践去鼓舞,让青年学生透过历史与现实,更加深刻地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更加自觉地朝着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阔步前行。
以文化人,需要用爱国主义去熏陶。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元素,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的民族心,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有一个站立点,就是始终着眼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作为中国人,是否爱中国?是否愿意中国好?80多年前,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用这样的问题激励青年学子发愤图强读书报国。而今,立足新时代,描绘新蓝图,迈步新征程,更需要用这样的时代之问、未来之问叩响青年学生的心门。一方面,要充分用好爱国主义诗词,让学生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等经典诗词中激发爱国力量,植入爱国基因;另一方面,要灵活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整合红色纪念馆、主题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思想内涵,生动讲述贯穿其中的感人故事,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打造爱国主义经典课堂,让爱国主义在学生心间扎根,把个人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以文化人,需要用优良品德去形塑。“德”在育人中处于首要地位,起着夯基把向的作用,有如人生“第一粒扣子”。当今世界,变局加速,民族复兴正稳步推进,教育者要有宽阔视野,把帮助学生培德立德作为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程常抓不放。要注重思想引领,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树立、认真践行,深入汲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善于思齐,主动学习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的优秀品质;善于内敛,自觉在思想改造中提升道德修为,过滤灰尘杂质,塑造崇高灵魂。要注重实践强化,设置思想道德实践课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把道德养成标准具体化,让广大青年躬身实践,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当先做起,在实践中学习做人、学习做事,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自省、学会自律,逐渐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 李建宏)
2020年第12期《社会主义论坛》“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