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黎明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教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重点研究“十四五”规划问题并提出建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未来5年的发展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鲜明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明确目标,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行动纲领。
新征程中的新发展蓝图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兑现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2021年“十四五”时期开始,党中央将带领人民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个新征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经阶段。如何谋划、如何布局、如何推进,意义重大而深远。《建议》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清晰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集中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既为我们擘画了新征程上的发展蓝图,又为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行动指南,清晰描绘了新征程中的新发展蓝图。
新论断意味深长
《建议》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提出了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论断,强调指出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这一新论断意味深长,它使我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面临的各方面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乘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开局十分重要。全党唯有胸怀“两个大局”,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挑战新机遇,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方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新发展格局展示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新时代面对逆全球化趋势加剧,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外部风险冲击增大,主动作为的明智之举,充分展示了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发展格局强调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循环,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不是每个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环,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因此,按照规划《建议》的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同时,让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又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新发展理念助推高质量发展
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的客观实际,《建议》作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科学判断。强调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当代中国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行动指南。由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要求充分彰显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同志曾经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差别过大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对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形成了阻碍。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责任摆在了全党面前。为此,《建议》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来,明确要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要素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既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又兼顾了需要和可能,是符合发展规律的,为“十四五”时期的奋斗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指明了努力方向,也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
新部署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建议》中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胸怀“两个大局”,审时度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考量。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世界大变局向纵深发展,大幅增加了我国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可以说,当前我们党面临的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使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更加重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这是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引擎和科技支撑。总起来说,以上“新征程、新论断、新格局、新理念、新要求、新部署”等六个方面的新,为我们系统全面地展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清晰思路和宏伟蓝图,是富有前瞻性、全局性、基础性、针对性的标志性的重大战略和重大举措,凸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宏图大略和远见卓识,必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 王大林)
2020年第12期《社会主义论坛》“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