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正文
坚决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战”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30日 18:03:44  来源: 《红旗文稿》

  作者:山东师范大学研究员 唐洲雁;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林瑜胜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决胜全面小康,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变为现实,是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时至今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收官之年”,但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疫情将息未息,各种风险无处不在。我们一定要坚定决战必胜的信念,咬定青山不放松;防范各种风险挑战,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打赢“脱贫攻坚战”;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

  坚定决战必胜的信念,咬定青山不放松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时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决胜就是冲锋号,就是总动员。我们必须鼓起“勇于担当、敢闯敢拼、苦干实干”的精气神,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聚焦“硬任务”,啃下“硬骨头”,坚决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战”。

  关键之年突发疫情,致使我国供给侧、产业链、供应链严重受损,需求侧投资和消费大幅下滑,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上升、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各种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各种风险挑战日益增多。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挑战大,没有坚定的信心,很容易方寸大乱。此时此刻,信仰、信念、信心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尽管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叠加,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没有变;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变;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二季度生产总值迅速由负转正、三季度全面向好,就是最好的证明,既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也为中国信心提供了最好注脚。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完成非凡之事,要有非凡之精神和行动。在这个特定的历史关头,我们既要审时度势、辨清方向,又要气定神闲、满怀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当前,尤其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优势,看到疫情防控彰显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取得决定性成就的条件优势,稳住心神、找准方向,坚定决战必胜的信念,咬定青山不放松。特别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优势、把握新变化,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契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

  防范各种风险挑战,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遭遇“加试题”,困难比预计更多、任务比预期更重。越是这个时候,越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越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防范各种风险挑战。

  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实现全面小康,也要增强风险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各种复杂矛盾叠加的大背景下,我们凡事都要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打有准备之仗、打有把握之仗,牢牢掌握主动权。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这是我一直强调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

  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各种风险挑战,当务之急是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了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带来的外部环境变化,我们党审时度势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工作要求,保持了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严重冲击,我们党又提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六保”任务要求,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确保了经济运行态势持续稳中向好。

  “六稳”“六保”是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坚持底线思维的一种决策创新,体现了我们党善于攻坚克难、应对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的宝贵品格。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只有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才能全面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只有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坚决落实“六保”任务,勇于创新、精准施策,善始善终跑好“最后一公里”,“全面小康”才能真正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是能否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关键。我们必须立足实干苦干,集中力量打赢这场没有退路和弹性的“攻坚战”。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脱贫攻坚现在到了最后阶段,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事实确是如此,目前虽然全国尚未脱贫的人口总量已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最难攻的强堡垒。必须一如既往,实字当头、以干为先,苦中作战、实践先行,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随着越来越多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难免有部分基层松劲懈怠、少数干部精力分散,以及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现象。为此,必须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花拳绣腿、不搞繁文缛节、不做表面文章;必须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继续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方案,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箭不虚发、狠抓落实。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加大了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难度,也增加了巩固脱贫成果的难度,存在返贫风险和致贫风险的群众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对此一定要认真排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不仅要使他们尽快摆脱贫困,更要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脱贫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必须以驰而不息的奋进姿态,久久为功。要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不踩“急刹车”,留好过渡期;要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推动消灭绝对贫困向消灭相对贫困过渡。只要我们坚持务实的态度,发挥踏实的作风,干出扎实的业绩,就一定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补齐短板促“全面”,确保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缺了哪一个方面都不行。因此补短板、强弱项是“收官战”的题中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首先,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整体推进、“五大建设”全面进步,不能长的很长、短的很短,也不能强的很强、弱的很弱。其次,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再次,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东中西部共同发展的小康。

  现在临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抓紧补短板、强弱项,建成真正高质量、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首先,要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在这次应对疫情中,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对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能力。其次,要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和成色。要进一步巩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精准发力、科学施治、依法推动,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污染防治各项任务的完成。再次,要补齐民生短板。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要多措并举保障基本民生,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困难群众“两不愁三保障”。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2020年,我们将见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胜利完成,这是国家大事,更是人生幸事。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坚决打赢“收官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