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智库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专家智库 >> 正文
【原创】深研细悟《建议》的核心要义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3日 10:54:29  来源: 云南理论网

  作者 欧黎明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核心要义体现在“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三个新”上。深入研究、仔细领悟这“三个新”,对于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的核心要义至关重要。

  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阶段,是指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我国“十三五”时期,即将以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里程碑式成就圆满收官,兑现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从2021年的“十四五”时期开始,党中央将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个新的发展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经阶段。如何推进新发展阶段的发展,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的核心内容。《建议》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清晰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集中回答了新发展阶段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等重大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新发展现阶段”中的重要历史阶段,尤其是“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第一个五年,既是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又是打牢基础稳步前行的重要时期。《建议》紧紧抓住新阶段中的全新发展要求,明确了全新发展的逻辑主线,强调要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关定向,进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既为我们擘画了新征程上的发展蓝图,又为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行动指南,意义重大而深远。

  新发展阶段在我国发展进程中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进程中的大跨越。在这一重要的新发展阶段,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急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来,集中而明确地回答了这一重大问题。明确要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要素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事业。

  邓小平同志曾经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差别过大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对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形成了阻碍。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责任摆在了全党面前。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兼顾了需要和可能,切合中国实际,切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集中体现,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要把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既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总体要求;又从 “战术”的角度部署了我国“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如何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要求,是“战略”与“战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战略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发展指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的内在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发展的制度支撑、全面从严治党是发展的政治保障。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引领,“四个全面”相互依托、相互支持、相互作用、相互推进,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统一于充分发挥党的全面领导作用的基本要求之中,统一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展现于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过程之中。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十四五”时期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方面补齐短板、做足文章,让“全面”不因短板而留有遗憾,让“全面”不因短板而功败垂成,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既注重全面,又突出重点的方法论原则指导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的客观实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作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科学判断。强调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当代中国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行动指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是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时期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内在统一性和必然性。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原有的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传统国际经济循环动能明显减弱,我国内需的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增强,呈现出一种此消彼长的态势。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

  首先,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而作出的主动战略抉择,绝不是被动应对和权宜之计。我们必须应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深刻把握和看待这一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

  其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单一的、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互动的、内在联系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是在面对国际循环不畅的情况下,我们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指导应对国际循环不畅的主动行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在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上,带动和激活国际循环,从而使得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能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第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形成大循环,不意味着各个地方都要画地为牢,搞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国内大循环的名义搞地方保护主义和小而全的内循环,形成无形的市场分割壁垒。

  因此,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的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同时,让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又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作者系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