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穆 星 中共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委党校校长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5年再次考察云南,对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对持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提出了新的期待和更高要求。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始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上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载体,以直过民族脱贫攻坚为重点,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打赢脱贫攻坚战、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动,全力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
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加强党的领导。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核心在人。镇沅县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责任制,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需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谋划推动创建工作。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进机关”,将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等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必修内容。注重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配备,全县少数民族干部占比达到58.72%。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进村组”,建成县乡村121个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实现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全覆盖,搭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平台。
强化思想教育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镇沅县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民族大团结思想,高度重视在干部、群众、青少年中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组织开展民族语言、民族舞蹈进校园活动,开设“民族常识”“民族文化”等特色活动课,编排民族特色课间操,持续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进乡镇”,在全省率先建成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建成哀牢山农民技术学校和无量山农民技术学校,对各族群众进行“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转变观念”培训,同步加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教育,增强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意识,各族干部群众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强化脱贫攻坚引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双融合双促进。镇沅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制定扶持“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帮扶计划。出台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一意见五办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大专项行动,深入持久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双融合双促进,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基础、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狠抓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走出了一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摘帽路子。2013年至2019年减少贫困人口10461户37253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末的17.7%降至0.23%,减贫幅度达99.9%以上,实现3个贫困乡(镇)、76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县脱贫摘帽。
强化文化建设引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镇沅县坚持包容多样,着力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进社区”,加强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建成社区“同心圆”广场和拉祜族(苦聪人)历史文化博物馆、镇沅博物馆和民族文化馆,提升社区服务各族群众的水平。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力度,黑古陶、九甲杀戏、麻洋造纸等3项省级、11项市级、53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芦笙、竹笛、三弦等民族传统器乐得到传承。搜集整理出版《普洱文化?镇沅》等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书籍40余册。各民族图案图腾得到运用,形成了“青瓦白墙蓝腰带,斜厦花窗马头墙”的建筑风格,县城哀牢小镇被评为首批全国八大宜居小区,“千家寨”主题街区被视为全省美丽县城建设典范。注重在民族节庆中融入民族团结进步精神,每年组织开展以民族文化共融为主题的“农民丰收节”和“瓢鸡文化节”,以彝族文化为主的“茶叶开采节”、以哈尼族文化为主的“十月年节”、以拉祜族文化为主的“哀牢山美食节”,让民族传统节庆成为各族群众大联欢、大聚会、大交流、大团结的盛会。
强化依法治理引领,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镇沅县推行“党组织+基层治理”模式,建立党组织领导、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的互助机制,聚力发挥感念党恩、团结互助、整合资源等作用,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实干富民奔小康”的共识,“边疆、民族、山区、美丽”新形象成为镇沅新名片。着力抓好民族事务治理、宗教事务管理、民族法治建设等,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坚持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全面贯彻落实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颁布实施自治县多个单行条例。强化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和“五进”宗教场所活动。创新提出“一会三卡”乡村治理模式,建立“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评审委员会”,建立“积分”制度,对农户实行“积分卡”管理,采取积分兑换奖品的方式,激励群众讲究卫生、文明生活、热爱集体;建立“学习”制度,对农户实行“学习卡”管理,督促农户加强学习;建立“入户”制度,对干部实行“入户卡”管理,督促干部定期入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转变作风、联系群众,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责任编辑 李建宏)
2020年第11期《社会主义论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