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瑞才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研究员
云南日报特邀理论评论撰稿人、《社会主义论坛》顾问
理论学习宣传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方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在本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的过程。在当代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根本的就是要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在边疆民族地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面对着共性的问题,更有其特殊性问题: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既是当前的一项首要政治任务,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又是一个开放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要求,就要从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使大众化的进程适应理论创新的发展,在不断创新中推进,重点是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学习宣传的思维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载体平台创新、方式方法创新。
创新理论学习宣传的思维理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机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三化”的整体中来推进,这就需要思维理念的创新。在理念上,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强化贯彻落实的坚定性和创造性,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原原本本学,认真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在多思多想、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在系统全面、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实践中,要按照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深入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理论武装工作,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有效实现形式,挖掘边疆民族地区大众化的本土资源,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边疆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对党忠诚、为民情怀、责任担当、能力水平,不断提升边疆治理能力和水平。
创新理论学习宣传的体制机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有具体的长效的措施作保证,这就需要不断推进理论学习宣传的体制机制创新。必须着眼长远,制定规划,完善机制,明确责任,加大投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普及教育和深化实践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党政各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不同的层次采用不同的普及手段,建立起长期的教育普及机制,整合各种理论宣传教育资源,协调各方面共同行动,形成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强大合力和整体效应。建立健全考核与评价机制,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活动及其理论成果给予科学评价。进一步加强理论宣传普及队伍建设,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中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推广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突出民族特色,发挥好民族语言作用,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及时翻译为民族语言文本,发挥基层民族宣讲团的作用,如云南的“五用宣讲团”“梅葛宣讲团”等。
创新理论学习宣传的载体平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不断拓宽理论教育的渠道和途径,实现教育渠道和途径的多维化。边疆民族地区各级党委(党组)要抓好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发挥“关键少数”的引领示范作用;边疆民族地区各级党校、各级党委讲师团要组织好对干部的理论教育、理论宣讲、理论辅导,发挥理论宣讲的“主渠道”作用;边疆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要认真开展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组织开展好理论下基层活动,开展好进村寨、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活动,打通理论学习宣传“最后一公里”,发挥“基层基础”作用;边疆民族地区各级党组织要在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组织开展好政治理论学习,发挥理论学习宣传“经常性”作用;边疆民族地区各类群众团体组织要开展好所在领域的群众理论学习宣传,发挥好理论学习宣传的“纽带作用”;边疆民族地区各级党报、党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加强理论宣传,要发挥好理论学习宣传的“主阵地”作用。通过努力不断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的渠道和途径,构筑起边疆民族地区理论学习宣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多维的渠道和途径,满足不同群体的理论学习需求。
创新理论学习宣传的方式方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要求语言文字上得到人民的喜爱,而且必须做到形式上也受到大众的欢迎,即通过宣传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来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战斗力、感染力。要充分考虑边疆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宣传教育的效果。既要充分利用传统的理论教育形式,又要探索运用其他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形式、新方法。发挥各类传媒优势,精心策划组织,通过专题专栏、专家讲座、权威访谈,进行正面引导、解疑释惑;广泛借助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扩大理论宣传阵地,发挥好“学习强国”的作用,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创新网上学习宣传方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文艺作品和其他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中,发挥民族地区民族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在满足干部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中宣传党的创新理论。通过理论宣传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边疆民族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 李建宏)
2020年第11期《社会主义论坛》“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