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正权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历经艰难困苦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我们党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植根于中国的土壤,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从弱小的革命党成为强大的执政党,成为一个有着钢铁信念、钢铁意志、钢铁纪律的坚不可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科学理论作为改造世界思想武器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人类进步事业的价值目标,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优势和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同时在延安窑洞里写出了《实践论》《矛盾论》《改造我们的学习》一系列通俗易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光辉著作,身体力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延安时期办报纸、办刊物、出书籍成为党的宣传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同时,还利用标语、图画和演讲等简单易懂的形式,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为人们所认知、认同和接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也非常注重出版书籍、办各种刊物、出影视作品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党在各个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艰苦探索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开辟了新的境界,谱写了新的篇章。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逻辑
理论只有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成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使实践获得成功。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更是实践的理论,通过掌握群众、指引群众推进改造世界的行动。人民群众的“理论感”和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掌握这一伟大的思想武器,并用它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掌握群众”与“群众掌握理论”双向互动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产生出无穷的力量。
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源自伟大的实践、伟大的人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已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科学理论为人民群众所掌握,转化为思想信仰和物质力量。就是要使这一思想入脑入心,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理论兴趣、理论热情,培养理论意识、理论思维,增进对这一思想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真正成为这一理论的主动学习者、积极传播者和自觉践行者。就是要突出这一科学理论的时代性、人民性、实践性、创造性,彰显科学理论的引领力、传播力、感召力、生命力,用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把科学理论转化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社会实践和强大物质力量。就是要坚持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就是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锲而不舍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逻辑
坚持不懈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实践,必须结合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创新理论宣传的方式方法,坚持在探寻新时代理论传播规律上下功夫。必须增强理论宣传普及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用心、用情、用力地把透彻的思想讲透彻,把鲜活的理论讲鲜活,使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为党员干部群众的立场、观点、情感,让党的主张成为新时代最强音,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凝聚党心民心、激发澎湃伟力。
一是突出重点抓理论普及。学习内容上要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科学阐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学习对象上要重点突出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接班人的青年学生,领导干部要学在前、思在前、悟在前、干在前,青年学生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好自己。
二是联系实际抓理论普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用事实和数据说服大众,用发展规划和美好蓝图激励大众,化解群众疑虑和担忧,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实际问题,增强人民群众坚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是分类指导抓理论普及。按照分众化、对象化和嵌入式的要求,针对党员干部、青年学生、普通群众等不同目标群体进行分类指导,充分调动各个群体学习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
四是创新手段抓理论普及。积极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线下宣讲和线上宣讲相结合、文字宣讲和音频视频宣讲相结合,打造融媒体理论宣传矩阵,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生动化、形象化,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
五是创新形式抓理论普及。改进理论宣传的语言表达方式,采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朴实、雅俗共赏的语言表达方式,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人民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能明白的宣讲方式,增强科学理论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创新理论宣传的载体,抓好党的创新理论融合,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中,融入到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的全过程,用文艺作品彰显独特的理论魅力和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中春风化雨、入脑入心,拉近理论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责任编辑 余国鹏)
2020年第11期《社会主义论坛》“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