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览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文史博览 >> 正文
【原创】富源块泽河古新并存“桥上桥”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1日 18:12:00  来源: 云南理论网

  富源块泽河上古桥与新桥并存

  清乾隆四十九年“天虹接汉”摩崖石刻 

  支云华 文/图

  富源块泽河大桥位于该县富村镇新厂村委会下铺村西北800米处,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系富源县富村镇与罗平县富乐镇两岸人民捐资建造,桥东北石壁上刻有“天虹接汉”摩崖石刻。2013年5月2日,曲靖市人民政府公布此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桥东西横跨于块泽河之上,为双孔石拱桥。建桥时巧用河中巨石作为桥墩中心基座,桥面距河面高27米,长30米,宽6米,面积180平方米。西侧孔跨径12米,东侧孔跨径5米。在桥东南立修桥碑2块,桥西立修桥碑1块。1981年新建混凝土箱型空腹式拱桥于老桥之上,长44米,宽6.5米,高39米。

  据清代《康熙平彝县志》记载:“块泽桥,在城东南一百二十里,亦佐地。两山壁立,流水甚疾,夹岸之间,飞架而渡。今无,以舟济行人。”从文献记载“亦佐地”可知,块泽河大桥在元代就存在了。因为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设置亦佐县城,县城遗址处现在的村子叫“亦佐村”,村里现在还存留着亦佐县衙大堂和石砌城墙残断。元代此桥是用木头搭建“飞架而渡”的木桥,明代亦是木桥。在清代乾隆年以前,木桥梁被洪水冲毁垮塌不能通行,人们只能乘船渡河。

  清代 《块泽河悠悠无疆碑》记载:“缘两岸夙产铅砂,开采供铸百奇年于兹矣。运驮由此而便,远近攸往必经,虽非通邑大都要,亦两岸咽喉之地,往来关键之区。已修桥数次,代不乏人,皆不能坚稳而垂久,或经年,或数月。”碑上落款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碑文叙述当时是为了运输铅砂矿和交通方便,乾隆年间就又在块泽河的“块泽桥”原木桥址旁,遵循“桥宜高,墩宜耸”,这样桥才能“通山川之气,避汹涌之涛”的原则,选择依山就势,把河中间高耸的天然巨石,作为两孔石拱桥墩的中心基础,历时一年,建好了这座双孔石拱桥。

  又据清代《光绪平彝县志》记载:“块泽桥,在县城东南一百二十里,亦佐旧地,悬崖峭壁,鹊桥高架。有马从天上渡,人在树梢行之势。东西有关,一夫当之,万夫莫踰。关上有亭,行人休息处也。”这段记述说明,块泽河大石拱桥在乾隆年间建造好后,一直通行使用。

  块泽河大桥在民国年间,出现裂隙,成为危桥,有垮塌的危险,所以两岸人民纷纷行动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各尽所能,踊跃参加修缮块泽河大桥的工程,一个月竣工后,刊石树立了一通四方柱形的“中流砥柱”碑,安置在桥东的富源县境内,落款是“中华民国五年”(1916年)。块泽河大桥的名称在史书中记载为“块泽桥”,在民国年间修好后,改称“块泽河大桥”。特别是在古桥上方新建单孔大跨径的新桥后,就将古桥和新桥统称为“块泽河大桥”。

  1977年后,古石拱桥面出现局部垮塌。因此,1981年在原来老石拱桥的正上方,新建钢筋混凝土空腹式箱型单孔大跨径,高39米,超过古桥12米的拱桥,东西两头在大跨度桥拱上,各有3个小拱桥,使桥面与两岸平坦笔直,犹如彩虹卧波,横贯东西两岸天险成通途,人畜车辆皆可畅通无阻。新建的大桥正好叠在老桥正中之上,形成桥上桥的奇特景观,古桥新桥并存,古与新相映成趣,共证沧桑。

  (作者单位:曲靖市文物管理所)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