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正文
正确运用科学方法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0日 10:22:55  来源: 光明网

  作者: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郑士鹏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取得这场关乎人民群众幸福、攸关民族伟大复兴民生之役的伟大胜利,不仅需要坚定的决胜意志与信心,更需要正确运用科学的实践方法。当前,在世界减贫事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我国步入了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阶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期,在疫情带来深度社会影响的困境中,如期顺利地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尤其艰难,也尤其富有挑战性。而越是在此刻,越是在紧要关头,越是要运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是要自觉坚持和运用好脱贫攻坚的方法论。

  一、坚持以科学思维谋划脱贫攻坚全局

  坚持以科学思维谋划脱贫攻坚全局,是对脱贫攻坚事业的高瞻远瞩和对事态发展最新趋势的科学预测。特别是在疫情防控阶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必须要宏观把握局势,在心态上、思维上赢得主动。从整体来看,尽管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持续推进状态并没有改变,这充分地体现出了我国科学谋划脱贫攻坚全局的巨大潜力与韧性。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构建扶贫大格局,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在坚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全社会联动、全民共同建设。

  坚持以科学思维谋划脱贫攻坚全局,要善于以历史思维把握发展的方向,以辩证思维解决脱贫攻坚的重点矛盾,以创新思维破解脱贫攻坚进程中的现实难题,并以底线思维划定脱贫攻坚的合理边界。要在经验总结与新实践的探索中,把握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精准发力、紧扣关键点,实现扶贫与扶志的有机统一。应因时制宜,开拓创新,深入理解“克服了危即是机”的辩证观点,坚持顺势而变、顺势而为,从全局出发,科学设定脱贫攻坚的最低值与所能争取的最大值,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确保疫情防控稳定的前提下,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开展扶贫生动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治国理政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人民至上是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核心思想,只有坚持人民至上原则,才能将脱贫攻坚作为攸关民生、攸关人民幸福和根本利益的大事情来抓好、抓实。以人民至上原则开展扶贫工作,要坚持脱贫攻坚为了人民、脱贫攻坚依靠人民、脱贫攻坚成效为人民所评判,确保脱贫攻坚与推进实现社会主义公平与正义的充分统一。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真实反映了党对脱贫攻坚的坚定决心和庄严承诺。在推进扶贫实践的过程中,应深刻认识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科学真理,充分彰显人民至上的坚定政治立场。涵养不辜负人民期许,有效满足人民期待的人民情怀,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扶贫工作的根本目标。通过深入调研、网络信息征集、群众座谈对话等形式,倾听人民的声音,搜集人民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重点解决贫困群众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以及养老等关键问题、紧迫问题,进一步从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背景出发,不断满足贫困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民生和生态等各领域的需求,提升困难群众的生活质量,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组织和支持贫困群众自立更生,释放出脱贫致富主体的创造力,真正依靠群众的首创精神和辛勤劳动改变贫困面貌、实现脱贫致富。

  三、坚持从实际出发实施精准扶贫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决胜脱贫攻坚关键在于实施精准扶贫,必须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切中扶贫工作的关键点。以往,赋能型扶贫模式在推进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得到了发挥,催生了一大批新的观念与扶贫方法,打造了一支支能力过硬、素质全面的优秀扶贫人才队伍,为实施精准扶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量实践表明,实施精准扶贫关键在于尊重实际、把握实际、从实际出发。因此,当前应全面把握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了解其因何致贫、因何返贫,针对现实问题进行“辨症施治”。

  从实践来看,扶贫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发展全局的社会事业,要想成功扶贫、精准扶贫、扶贫到位,必须要避免大水漫灌式的低效扶贫做法。应重点针对那些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伤残致贫、因孤老致贫等硬性致贫现象,在“六个精准”“四个施策”的方向指引之下,坚持从实际出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因地制宜进行扶贫资源开发,为贫困地区摆脱贫困注入源源不断的产业动能,实现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多元主体共同发力的良好局面。此外,从当前的扶贫实践来看,市场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凸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对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因而必须要加强政策扶持,释放企业的扶贫潜能,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为教育、环保、金融、服务等不同领域的企业全面参与精准扶贫创造机会,实现企业发展与地方脱贫的双赢。

  四、坚持推进创新干好脱贫攻坚“技术活”

  在当前预防疫情反弹、持续推进疫情防控的阶段中,要发扬创新精神,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越是在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越是要将扶贫工作做出新意,做出技术含量。从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新型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类型来看,一些新兴产业逐渐走进大众视野,这为实现脱贫攻坚的技术创新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发展条件。例如,在疫情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远程医疗、无接触配送、网络教育、线上办公等等,新的技术与新业态在困境中萌生,在发展中壮大。基于此,决战脱贫攻坚,必须要在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以技术创新最大程度地克服疫情对脱贫攻坚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消极影响,稳扎稳打地顺利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坚持推进创新干好脱贫攻坚的“技术活”,就是要变“止血型”扶贫为“造血型”扶贫,进一步拓宽扶贫新路,激活贫困群众的创新创造热情,赋予贫困群众依靠技术和知识脱贫的能力。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完善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扶贫项目及产业结构,实现扶贫资金、人才、技术及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脱贫攻坚的硬条件,大力发展特色扶贫产业,结合贫困地区的现实条件与基础优势,发展特色种植、特色旅游等新型副业。在推进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促进政治优势与经济优势向社会优势和扶贫优势转化。从而真正运用科学的思维与方法,敬终如始、善作善成,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谱写脱贫攻坚的壮丽诗篇。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