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20年 >> 第9期 >> 正文
校地携手共谋生态产业化良策 ——西南林业大学与大关县共同谋划发展筇竹产业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9日 16:52:49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2020年5月,云南省大关县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是大关县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地处乌蒙山区的大关县摆脱了绝对贫困,迈向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大关县从1989年开始就与西南林业大学建立了割舍不断的校地合作情缘。31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双方通过多种形式的携手合作,共同聚焦大关县丰富的生态资源,使丰富的生态资源成为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从此,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镌刻在云岭大地,乌蒙腹地奏响了一曲生态惠民的脱贫凯歌。

  优势互补,致力筇竹产业化理论与实践研究。校地双方本着“大关所需,西林所能”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精神,结合大关县的地理、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充分发挥当地资源、区位、政策优势,以及学校人才、科研、学科优势,紧紧围绕加快筇竹研究和产业发展、实现生态惠民这一目标,助推大关县脱贫攻坚,助力西南林业大学扎根云岭大地办一流大学。1993年西南林业大学董文渊教授团队从零开始,先后完成了中欧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ECBP)专题“天然筇竹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等课题项目10余项,取得了筇竹人工林高效培育等技术成果10余项,发表论文31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制定地方标准1个,奠定了大关县筇竹产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基础。2018年2月,大关县政府与西南林业大学共同成立大关县竹产业发展研究院、筇竹研究院。两个合作机构的建立,既为大关县通过筇竹产业推进脱贫攻坚和富民强县搭建了重要平台,也为西南林业大学竹类学科由特色学科走向强势学科提供了重要机遇,标志着大关县“依托高校+地方+产业”的发展方式迈上新台阶,为保护生态环境、加快脱贫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规划引领,绘就“百里筇竹产业带”蓝图。西南林业大学整合各学科资源,立足大关县实际,以科学化、规模化、规范化、市场化为目标,深入全县9个乡(镇)进行调查规划,编制了《大关县“一县一品”筇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等3个产业发展规划。中共大关县委、县政府提出在全县发展以筇竹为主,方竹、斑竹、慈竹等竹种为辅的“百万亩竹”和打造“百里筇竹产业带”的产业发展思路,把竹产业作为巩固全县脱贫成效、提高脱贫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产业基础。竹产业年总产值达68.7亿元。目前已先后建立筇竹低质低效林改造、人工林集约经营、容器苗培育技术等技术示范基地(点)31个,面积达8600亩。

  科技支撑,培训人才、拓宽致富渠道。31年来,西南林业大学先后派出处科级干部32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25人到大关县挂职锻炼。一方面,通过参与大关县相关工作,解决县、乡、村和广大群众面临的难题,拓展了干部职工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阅历、增强了他们攻坚克难的本领,锻造了一支敢打仗、善打仗、打胜仗的脱贫攻坚、服务社会的干部队伍,为学校改革发展培养了骨干力量。另一方面,通过把支部建在产业扶贫基地上,学校领导带头深入脱贫攻坚一线讲党课,充分调动农村党员的积极性;派驻干部职工结合各自实际,发挥各人所长,培育致富“领头雁”“带头人”,利用在大关县成立的“西南林业大学脱贫攻坚讲习所”培训竹农,将筇竹研究成果转化为大关农民的致富技术,帮助当地建设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大关筇竹研究院加大研发力度,建立教学扶贫创新基地,转化筇竹先进栽培技术等12项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坚持“富脑袋”与“富口袋”并重,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学校研究团队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培训、上门指导等多种方式,开展技术培训80余期,培训竹农7000余人次,通过系统的培训把筇竹研究成果转化为广大群众的致富本领。利用先进科技成果和技术,改造低质低效林7.3万亩;培育轻基质容器苗3250万袋,产值8100余万元;新种筇竹13.22万亩,成活率从40%提高到98%;竹笋产量由亩产50公斤左右提高到亩产400~500公斤,亩产值4000~5000元。2018年、2019年共产笋1.7万吨,综合产值5.1亿元。2019年6月,在大关县设立专家工作站,把研究平台前移至生产第一线,进一步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同时,积极探索“种苗+种植+加工”三大基地同步建设,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竹产业发展模式。农户通过耕地林地、资金、技术等资源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与企业(公司)签订产供销协议,按照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回收“四统一”模式,开展订单生产,走出了一条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品牌化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子,实现了农户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根本转变。合作社和村集体公司采取流转农户耕地林地经营权等方式,建立竹苗和竹林基地,免费向农户提供优质竹苗,农户按照统一生产管理标准培育竹林,合作社和村集体公司按照市场价格收购竹笋和竹材,农户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获得租金(股金)、就地就业务工获得薪金、销售竹笋竹材获得现金,实现了持续稳定增收。以合作社为重点,开发出了家具、手杖、毛笔、竹碳等100余种竹材产品以及清水笋、盐渍笋、调味笋等10余个系列竹笋产品,拓展贫困户就地就业,实现脱贫增收。

  打造品牌,塑造“中国筇竹之乡”形象。大关县作为中国林学会授予的“中国筇竹之乡”,把筇竹产业作为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和主产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型产业长期重点培育,重点打造“乌蒙源生·至尊筇竹”区域品牌,引进杭州所氏竹业有限公司,实施“异地孵化、垂直起飞”的发展战略,推进“一县一业”筇竹特色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起了完整的筇竹产业链。2018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世界竹藤大会,筇竹竹材研发制作的筇竹节杖作为国礼赠送各国嘉宾,参展筇竹家具被国际竹藤组织作为精美工艺品永久收藏。大关筇竹圆竹家具参展第二届中国国际竹产业博览会并斩获金奖。2019年9月,在大关县组织举办了“海峡两岸竹产业发展研讨会”,结合“五尺道”文化,重塑筇竹历史经济与文化价值,持续扩大大关筇竹品牌影响力,凝聚产业发展推动力。目前,位于大关县木杆镇的筇竹产业示范园、筇竹生态园和“世界筇竹基因库”等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 李建宏) 

  作者  刘永钦 西南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云南省大关县驻村工作队总队长

  2020年第9期《社会主义论坛》“专题调研

责任编辑:王大林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