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20年 >> 第9期 >> 正文
迈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坚实之路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9日 16:52:50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自党中央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中共云南省临沧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开创新局面。

  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干群同向发力认识乡村、了解乡村

  以“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为载体,推动乡村振兴,使乡村振兴的理念深入人心。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主导,又要坚持农民主体。临沧市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探索将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进行有机结合,广泛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人心。同时,充分发挥乡村党组织作用,不断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自然村振兴理事会”,利用村史室、讲习所等阵地优势,以先进带后进、集体带个体,带领群众靠自身努力创造幸福生活,群众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以脱贫攻坚为基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牢基础、探索经验。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努力,临沧市8县(区)全部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562个贫困村、36.89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减贫任务全面完成,成为全省首批实现整市脱贫的州(市)。在脱贫攻坚中创造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在工作中探索总结出的“六个共同”“五带动五破解”做实产业扶贫和“企业+合作社+农户”“10·17”扶贫茶与“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等系列工作经验,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有效的机制创新。

  以“四个清单”“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抓手,全面摸清农村资源,弄准发展愿景。一是依托“四个清单”摸家底。以自然村为单位,围绕“用最有能力的人,着眼最有利的资源,干群众最想干的事”的目标,自下而上梳理建立了“人的资源、物的资源、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四个清单数据库,并形成规划项目1.1万个,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摸清了底数。二是开展“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准确把握乡村的差异性,有效解决村庄规划照搬照抄、千村一面、贪大求洋、水土不服等问题,临沧市利用春节假期,动员市内2.64万名临沧籍公职人员,发动30余万农村群众,针对乡(镇)集镇规划建设范围以外的6511个自然村创造性开展“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通过精确梳理现状、明确发展定位、找准规划重点、集体讨论表决的方式把群众的想法、愿景统一体现到规划图上,编制完成了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有特色、有温度、有感情、可实施的村民自己的规划,让每个村都有了专属的“美丽愿景”,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分类定位赋能改变乡村、开发乡村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力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临沧市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战,把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作为所有自然村的底线要求,同时择优筛选100个乡(镇)驻地村、100个公路沿线村、100个特色村、100个旅游村、100个产业村,针对各自发展基础、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赋予其不同的发展目标,并在项目资金以及发展要素保障上给予适当倾斜,鼓励其先行先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政策示范和机制示范。通过1年多的努力,示范村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粪污治理机制不断创新,“厕所革命”扎实推进,村规民约普遍成为广大农民的行为规范,乡村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逐步完善。

  结合各项兴边富民政策,率先启动实施沿边小康村建设。临沧市紧扣脱贫攻坚、兴边富民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十县百乡千村万户”工程等政策机遇,聚焦沿边44个行政村和241个自然村,围绕构建道路、村庄和组织“三套系统”,整合186个项目50亿元资金,全力打造沿边产业村、旅游村、较大村、口岸和边境贸易村、遂行军事任务村“五种形态”的村庄,沿边公路串联成线,一批边境小康村不仅成为小康村的典型示范,更成为展示国门形象的窗口和守土固边的坚强堡垒,探索出了一条“以发展促稳定”的边境治理道路。

  结合道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面布局打造乡村旅游。临沧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民族风情极具特色,区位优势十分重要,随着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不断推进,乡村旅游不仅可以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还能成为可开发、可挖掘、可培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临沧市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细化为构建“生态美、发展美、风气美”的具体措施,把美丽作为重大民生来抓,作为大事业来办,不断深化对美丽内涵的认识,不断研究和利用美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依托“美丽县城”“美丽公路”“美丽村庄”和乡村振兴示范村、鲜花盛开的村庄、沿边小康村建设,一批县、乡、村相继入选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示范乡、示范村,A级景区标准以上的旅游示范村不断呈现,点线面相结合的乡村旅游格局正在形成。

  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谋划将来,提升乡村价值发展乡村、升级乡村

  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围绕蔗糖、茶叶、核桃、坚果、蔬菜、烤烟等农业支柱产业的改造提升,瞄准农产品加工这个核心,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制定专项措施,打通初级农产品向商品转变的各个环节,努力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质量,全力构建具有临沧特点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推进农村城镇化。坚持以构建“1(孟定新城)+8(县城所在地)+66(乡镇政府所在地)+500个示范村+特色小镇”的城镇网络布局体系为牵引,对标城镇化需求,研究细化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标准,量力而行、分步实施,逐步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积极引导人口、产业、资金向中心城镇聚集,推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

  推进农民职业化。为进一步激发农民创造力,提升农业农村生产力,需要大力培养造就更多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从而把农民职业有前景、农业发展有奔头、农村生活更美好的愿景变为现实。我们将积极探索以村为基点,全面摸排农村职业类别,进一步细化分工,打破一人多职、多职不精的传统农村生产生活格局;不断加强专项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综合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真正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现代化生力军。

  (责任编辑 沈 艳) 

  作者  张剑萍 中共云南省临沧市委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  

  2020年第9期《社会主义论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责任编辑:王大林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