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正文
【原创】生态扶贫引领“绿色蝶变”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07日 09:53:57  来源: 云南理论网

  李春荣  胡其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族地区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生活特别关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2015年1月和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都专程走进民族村寨了解村民增收情况、脱贫攻坚情况,强调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强调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指出“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景东彝族自治县境内有无量山、哀牢山东西相望,澜沧江、川河、者干河穿流而过,自然生态资源富集。近年来,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脱贫攻坚进程中,景东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绿色生态资源禀赋,推动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富民之路。

  树牢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景东县站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和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政治高度,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因小失大、顾此失彼,不寅吃卯粮、急功近利,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效益和扶贫成效,正确对待脱贫攻坚、经济发展和生态扶贫的关系,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景东良好形象的发力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创新实践,推行绿色新政保障绿色发展

  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加强基层规划,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推行绿色新政。2014年,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激励办法》,在全国率先推行绿色经济考评,将绿色经济发展、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与生态效率指标纳入县乡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并先后制定出台《景东彝族自治县环境保护条例》《云南省景东县无量山哀牢山保护管理条例》,以及《景东县生态建设规划(2011—2020)》《景东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景东县环境保护实施意见》《关于建设无量山哀牢山绿色生态经济带的意见》等保护措施,不断构建完善保障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

  抓实“四个结合”,架起“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桥梁

  与加强生态保护相结合,护好绿色根基。一是坚持保护优先。精准定位,划定1235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加强以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和以生物多样性为显著特点的生态保护,持续推进实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项目,建设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示范县”。二是严格生态治理。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认真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序开展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工作;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开展河长清河及“清四乱”专项行动,严格河道采砂管理,取缔关停采砂点62家。三是创新实施“绿色检察”治理模式。2018年以来,相继在哀牢山、无量山揭牌成立云南省首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回检察室。以检察机关牵头,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强化对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的行政监督、公益诉讼保护,着力加强生态环境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结合办案探索开展生态修复补偿工作,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治理。

  与发展生态产业相结合,培育绿色经济。立足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以“四个+”有力推动生态产业发展。一是推进“农业+”。在兴修水利、强化土地整治、建设高稳产农田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有核桃、烤烟、茶叶、蚕桑、特色果蔬、生物药业、畜牧业等产业优势,采取以短养长、以长促短、长短结合的模式,夯实农村持续稳定发展基础。二是推进“龙头+”。采取“新型经营主体+村党组织(三农综合开发服务部)+农户”的模式,加大培育和服务成长性好、带动面广、效益明显的企业(合作社)发展,提高组织化程度,形成了力奥林产集团、普洱天泽茶业等龙头企业和景东涵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445个带贫益贫作用明显的新型经营主体。三是推进“奖励+”。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激励措施,织牢织密利益联结网,全县种植养殖、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经营更加融合,呈现抱团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有劳动能力且有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和利益联结17698户63625人。四是推进“补助+”。加强到户产业扶持力度,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产业扶持资金3.2亿元,落实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稳定产业支撑。目前,景东县已经构建了从山区到河谷、从树梢到林下、从种植到养殖、从畜牧到渔业、从大春到冬农,丰富、立体、融合的农特产业支撑体系,生态产业蓬勃发展、多点开花,初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组一特”的扶贫产业集群,基本实现“家家有增收项目,户户有脱贫门路”。

  与实施生态工程相结合,实现绿色惠民。深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陡坡地生态治理、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湿地恢复、生态移民等重点工程;积极探索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和森林火灾保险新路;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建设东西部两条生态扶贫经济干线等,从靠山吃山到爱山护山,再到育山兴山、富民发展,既壮大了生态经济,又改善了生态民生。2016—2019年,实施退耕还草5.5万亩,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1755户,补助资金1332.7万元;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1万亩,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315户。2019年兑付生态公益林补偿、天然林停伐补助和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3919.54万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9110户,1700.48万元;选聘建档立卡生态护林员和森林资源管护人员3937人,发放中央、省级管护资金3033.97万元,其中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50人,管护劳务费2118.14万元。

  与推进生态科技转化相结合,提升绿色效能。充分依靠和发挥浙江大学定点帮扶的智库优势,建立“大学+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六位一体”科技扶贫模式,把乌骨鸡养成“金凤凰”,把普洱茶打造成“紫金普洱”。在景东县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徐家坝建立“景东野生菌资源研发中心”和“浙江大学—景东野生菌资源保护实验室”,对野生灵芝、景东小香菌、黄背毛木耳、硫磺菌、野生灰色平菇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重要野生食药用菌资源进行鉴定、分离和人工培养,积极探索“野生菌驯化—生态栽培—原料深加工—品牌销售”全产业链模式。2019年以来,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人工培育种植的灵芝、小香菌,已实现产值超3千万元。

  (作者1系景东彝族自治县委书记;作者2系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