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心声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基层心声 >> 正文
【云岭论坛】易晖:滇池防浪堤生态化处置应细化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9日 09:46:09  来源: 云南日报

  据近日昆明本地新闻报道,今年滇池草海环湖区域将新增一片湿地美景,对于发挥湖滨生态功能、缓冲陆域入湖污染负荷、改善区域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湿地改造建设项目主要包括防浪堤生态化处置、绿化种植、生态循环池建设等。

  滇池防浪堤源于上世纪开展的围湖造田,最初在滇池边上筑起土坝,以防雨季时湖水淹没田地,之后逐渐将土坝改为水泥灌缝的石坝。虽然高出滇池水面近两米的防浪堤曾经起过保护农田和村庄的作用,但却让滇池水体与周边湿地隔离,阻断了水体交换,破坏了被称为“大地之肺”的湿地呼吸系统和净水功能。

  有生态学家认为,滇池周边新增湿地美景与防浪堤生态化处置存在紧密互动关系。以前治理滇池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治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把“肺”还给滇池,即没有把拆除或生态化处置防浪堤作为治理滇池污染的必经之路和细化措施。换句话说,深化治污还需细化治堤。近年来,昆明市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在对入滇河道进行全面截污整治的同时,也对违背自然规律、几乎让滇池窒息的数十公里防浪堤实施了有序拆除或开口放水改造工程,建成多个湖滨生态湿地公园。人们看到,受到重度污染的滇池水进入生态湿地后,恢复了自净能力,很快由浊变清。

  然而,滇池防浪堤完成大规模拆除后,滇池北岸的旅游度假区海埂片区仍保留着4.4公里长的一段水泥石坝。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这片区域防浪堤外地面低于滇池水位1米左右,防洪堤拆除或开口后可能会淹没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海埂会堂等地,所以此段防浪堤需保留。

  日前,笔者到海埂公园游玩,看到沿海埂公园东门至盘龙江入湖口西侧已建成一个自行车及步行慢行通道,与整个环滇池慢行系统连为一体。这个慢行通道穿过的区域也是一个新的湿地公园,正与盘龙江入湖口西岸的湿地公园贯通。遗憾的是,该慢行通道穿过的湿地公园不够湿,因为和滇池水之间隔着坚固的防浪堤。站在堤上,眼看滇池水不断扑向岸边,想和湿地亲密接触,却始终被水泥石坝阻挡,不禁游兴顿失。

  在笔者看来,海埂公园东门至盘龙江入湖口西侧的湿地公园位置离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较远,离海埂会堂更远,不妨考虑在保留该区域内防浪堤的基础上,进行堤坝生态化改造,用“防浪”与“呼吸”两者兼顾的办法,打破这片区域滇池水与湿地隔离的非自然局面。也许可以在防浪堤上适当开几道口,引滇池水进湿地进行内循环,同时在开口处设置活动闸,万一湿地公园里水满为患再把闸关上。或者,可把水泥防浪堤改造为既坚固又透水的“海绵体”绿色堤坝。总之,新闻报道中提到的防浪堤生态化处置应尽快形成细化、明确的措施方案,让公众看到滇池周围的所有湿地都能为湖水净化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王大林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