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民族类高校党工学联动创新机制
民族类高校构建党工学联动创新机制是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根本要求,是推动民族类高校党委、工会和学生共谋发展、共促和谐的重大举措,是党工学互相促进、资源共享、形成合力的有效载体,是解决党工学任务不同步、党工学工作融合不够以及工作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等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
协商议事机制。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深深扎根,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从中央到县区各级的政治协商工作均由各级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来完成。而在高校当中这项职能就责无旁贷地由工会来承担,这就要求在高校中应该构建一个类似于政治协商会议的协商议事机制。尤其在民族类高校,来自全国56个民族的师生,由于民族成分和所处地域的差异,他们对学校的要求也会有所差异,通过组织党工学三方协商机制,能够很顺畅地把民族师生的诉求传递到学校党委,为党委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激励相容机制。激励相容机制就是通过激励的方式实现党委、工会和学生几个方面在工作上实现相互融合。在党委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把各民族师生团结在党委周围。构建激励相容机制,就是给予在学校重大改革中为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纳的师生员工表彰和奖励,还可以视情况给予课题立项和经费资助。建立有效的激励相容机制,不仅是民族类高校工会组织的工作任务之一,也是民族类高校吸引人才的必要举措,还是民族类高校留住人才的迫切需要。
文化引领机制。大学文化,是大学思想、制度和精神的精华,是大学生思想启蒙、人格塑造和心灵净化因素的结合体。它是在长期教育管理实践的过程中,经过漫长的积累,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它以大学师生为主体,以教育实践为基础,渗透在校园一切活动之中,是大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总和,是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类高校的工会工作中要始终兼顾大学文化建设,工会组织开展的一切工作都要尽可能地涵盖这个要素,通过组织教师参与各种活动,引导教师加强师德建设,形成良好的师风,再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在学生中形成优良的学风。
关心关爱机制。新时代民族类高校的工会组织,必须要构建能够温暖人心的关心关爱机制。民族类高校工会组织在开展工作时,必须以全力服务师生为己任,使广大师生和党组织构建密切联系,充分了解师生的实际困难,使广大师生成为党的群众基础。
(责任编辑 沈 艳)
作者 李英震 大连民族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原载2020年《社会主义论坛》第6期“发现•求证•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