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昭通 >> 正文
昭通悬棺葬人群族属古DNA研究取得突破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16日 09:53:47  来源: 云南日报

  云南日报讯(记者 蔡侯友 沈迅) 近日,国际权威杂志《细胞》子刊《iScience》以《华南和泰国北部悬棺葬习俗的母系遗传视角研究》为题发表了我国首篇关于悬棺葬人群的古DNA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显示,昭通悬棺葬人群属古代百越族群的后裔侗傣语系民族的先民,这标志着昭通“僰人”悬棺葬人群族属的古DNA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悬棺葬是我国南方的一种古老葬俗,最早发现于大约距今3600年的福建武夷山地区,之后以人群迁徙和流动的方式在福建、江西、广西、四川、云南等地传播。悬棺葬习俗在中国内地最晚的记录,是昭通市盐津县豆沙关的悬棺葬(可能也包括相邻的四川珙县麻塘坝悬棺葬遗址),明代末期之后销声匿迹。清代以后,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还流行这种葬俗。关于悬棺葬习俗的起源、人群源流、文化传播和扩散模式、族群归属以及与现生人群的关系等,一直存在许多争议。

  为探讨这些重要问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宿宾课题组副研究员张晓明、博士李春梅、硕士生周亚楠,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吉学平与泰国艺术大学拉斯米·舒孔德教授等合作,利用古DNA分析技术,对来自昭通市威信县和盐津县、广西百色市华村和泰国邦玛帕地区,年代在2500年至660年前的人类遗骸样品开展了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

  研究发现,昭通地区的悬棺葬人群母系遗传世系的遗传多样性非常高,而泰国北部悬棺葬人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该结果符合悬棺葬习俗在中国南方起源并向南流传到东南亚的观点。研究者将遗传学分析结果与考古学、体质人类学、民俗学和历史学等的证据相结合,推测悬棺葬习俗约在距今3600年前起源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百越族群(现今侗傣语系族群的祖先),之后因人群大量迁徙和流动,在华南地区广泛流传。大约在2000年前,非常少数的悬棺葬习俗传承者将该习俗带到泰国北部等东南亚地区,形成大面积传播。

责任编辑:王大林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