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思想政治工作 >> 正文
刘薇薇:织牢个人信息保护网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07日 10:15:13  来源: 云南日报

  当前,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后期,各地逐步解除限制和封锁,开始有序复工复产。然而,与企业复工复产同步进行的,似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也开始“复工复产”了。

  最近一段时间,笔者发现,原本悄无声息了一段时间的网络诈骗电话,又开始对手机进行轮番轰炸。过去一天收到十多通的骚扰电话,现在则变成了二三十通。和周围的朋友同事一合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遭遇。大家也都开始怀疑,是不是和疫情期间不少商家收集了太多个人信息有关?

  的确,在疫情防控初期,在没有抗疫二维码和全国“健康码”上线之前,为了及时追踪传播途径和相关人员轨迹,很多商场、超市和药店,还有一些公共交通站点、社区,无一不要求登记个人信息,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都是必填项;此外,很多小区物业为了精准管控,不仅要求业主群的成员将过去仅仅是栋数层数开头的个人备注,全部强制要求标记成了“姓名+栋数+房号+电话”的标记方式;有的小区为了办理出入证,要求每个家庭必须认真填写包含了姓名、手机号、住址、身份证号的居民信息表格,同时还要求填写民族、政治面貌、学历、身高、血型、婚姻状况、微信号等在内的个人信息,且理由大多都是“疫情防控需要”。当时,就有一些邻居在小区的业主群里表达过担忧:“物业采集的这些个人信息,疫情结束之后如何处理?有没有保护措施?会不会被随意贩卖?如果这些个人信息遭到泄露怎么追责……”然而,一连串的发问,只有业主群的一众担忧之声,并没有物管人员或是社区工作人员出面进行一个合理解释。

  笔者曾咨询过所在小区物管的“楼栋长”,他们对这些信息的去向语焉不详,只是说,所收集的数据会全部上交社区,并由社区上交“疫情防控指挥部”,至于信息的授权、使用和销毁问题等等,并不知情。

  事实上,早在2月9日,中央网信办就发布过《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提出除国务院卫生健康部门授权的机构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疫情防控、疾病防治为由,未经被收集者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不得将数据用于其他用途等。虽然规定如此,但全国多地似乎也没有明确方案提出过疫情结束之后的数据处理方式。而且,虽然《通知》提出“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违规违法收集、使用、公开个人信息的行为,可以及时向网信、公安部门举报”,但因为取证困难,原则上普通老百姓也难以进行举报。还请相关部门注意到这个问题,出台相应的细化保护方案和惩戒、问责措施,为公民的个人信息织牢安全保护网。

责任编辑:王大林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