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20年 >> 第3期 >> 正文
打造馨香世界的一流花卉产业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09日 10:26:13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19年12月20日至21日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花卉是云南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8个重点产业之一,花卉产品的附加值高,对农户增收贡献大。发展好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鲜明比较优势的花卉产业,无论是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还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促进产业扶贫,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推进产业兴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打造世界一流花卉产业其势已成

  在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30余年的不懈努力,云花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云南现代农业的新兴产业。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明确了把花卉打造成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具体发展举措,有力地促进了云南现代花卉产业的发展。目前,云南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标准研制与绿色生产技术研发等综合实力全国领先。云南具有不可替代的气候优势,已成为我国最大鲜花生产区、全球三大新兴花卉产区之一和全球第二的鲜切花交易中心,已成为全球花卉面积和产值增长最快的地区、全球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地,鲜切花生产面积、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产值居全球第二。鲜切花产销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领先,占有国内70%以上市场份额,云南作为中国鲜切花第一大省的位置得到巩固。

  打造世界一流花卉产业势在必行

  一个完整的花卉产业链由品种培育、种苗繁育、成品栽培、采后处理、市场营销等多个环节构成。虽然云花产业发展已具有相当实力,但是仍然存在缺乏高效完整产业链、市场竞争力有待加强等问题。整个产业的“尴尬”地位不容忽视:绝大部分花卉技术(包括种苗、基质、营养液等)、消费市场等多头在外,主要生产环节在云南,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与世界花卉生产发达国家相比,花卉的单位面积产值低,花卉产业核心竞争力低。云南花卉“大而不强”,品种自主创新、新主体培育、高效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方面是云花产业链的薄弱环节。而且,虽然云南花卉产业发展基础扎实,“已经是中国第一、亚洲第一”,“向世界第一迈进”前景向好,但是当前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省(区、市)依仗资本、技术、人才、装备等优势,正在瞄准这个朝阳产业并加快发展步伐。云南花卉产业发展正处于前有荷兰、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标兵,后有热衷于发展花卉产业的山东、广东、上海、浙江等省(市)国内追兵的严峻形势。

  花卉正呈现家庭化、日常化消费,未来十年将是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期,这是云花奠定“世界第一”地位的关键时期。在我国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当口,为巩固和提升云南花卉产业的“龙头”地位,必须充分利用好当前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齐备的有利时机,顺势而为,趁势而上。认真对标荷兰、日本等世界花卉产业发展领先国家,明确云南“世界花卉中心”的发展定位,树立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千亿云花产业发展目标,努力提高云花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引领中国和世界花卉产业发展,让云花绽放世界,让云花温馨世界。

  打造世界一流花卉产业的路径选择

  培育世界一流的花卉品种,提升云花核心竞争力。掌握核心技术,方能掌握竞争主动权。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花卉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学习、跟进,逐渐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支持科研机构开展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加快花卉优质品种的试验示范,研发提升单位面积效益的集约化生产技术,创建新型节能低碳的种植模式。支持花卉企业建设云花创新中心,鼓励开展种苗研发、繁育、种质资源库建设。既要引进优良品种,也要引种驯化观赏性好、抗逆性强的本土野生花卉,培育具有云南特色的花卉新品种。完善花卉品种管理规范,加强品种质量监督。加大花卉科研项目投入,注重培养花卉产业人才。

  形成世界一流的花卉品质,满足中高端市场需求。云花要做“世界第一”,提高品质是关键。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花卉市场消费正在升级,市场对高品质花卉产品的需求旺盛,好花卖好价的时代正在来临。要转变生产方式,大力发展“互联网+精准栽培”技术,坚持采用智能玻璃或薄膜温室、基质栽培、水肥回收等绿色种植方式引领新生产。加强对花农的生产技能、标准化生产培训,提高劳动生产率。设置包括政府、企业和协会的科技推广体系,促进花卉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培育花卉产业发展新动能。开展高水平专业化生产,鼓励花卉种植者坚持专门生产一种花卉,乃至仅种植某种花卉的一个品种,提高生产专业化水平。建立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农事生产过程、质量检测、加工储运等质量安全关键环节全程可追溯体系,实现全程安全监管。

  打造世界一流的花卉品牌,引领产业品牌化发展。在现代社会,品牌引领消费、品牌引领消费理念的形成已是新趋势。要着力打造高端花卉品牌,引导人们形成消费云花的习惯。需要给云花描绘一个鲜活的整体形象,为云花打造一个容易辨别的“市场身份证”。打造以“绿色食品牌”为引领,由“云花整体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品牌”组成的金字塔型的云花品牌体系。加快形成“七彩云南净·美丽鲜花源”的云花整体品牌形象,争创一批与花卉大省强省身份相匹配的国际、国家级花卉区域公用品牌、花卉企业品牌、花卉产品品牌,制定实施云花品牌目录制度。

  培养世界一流的龙头企业,带领云花走向世界。借鉴荷兰、美国等国际花卉企业集团的“龙头”做法,积极探索云南花卉行业发展新机制、新模式,大力培养一批云南省花卉产业重点企业,全面带领云花产业“向世界第一迈进”。从政策和经费上给予花卉企业一定扶持,比如针对电、气成本支出占花卉成本比例较高问题,实施花卉生产和加工环节统一执行最低的水电气优惠价格,降低涉花能源成本。

  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花卉产业园区,推进花卉产业生产经营标准化。根据各类花卉适宜区特点,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玉溪市、丽江市等地建设一批集科技研发、示范推广、标准化种植、物流集散、品牌打造、花卉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一流现代花卉产业园区,引领全省花卉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引导分散的小微企业、个体花农向产业园集中,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形成以园区为载体、经营主体多种形式抱团发展的全产业链集成式融合发展模式。建立“园区+企业+农户”等模式,推动企业与农民形成联结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建立世界一流的花卉市场,掌控花卉市场定价权。借鉴荷兰的营销模式,加强斗南花卉拍卖市场建设,创新交易模式,进一步优化花卉交易功能。做大做强拍市,全面改造提升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形成“买世界、卖世界”花卉的中心,力争建成同荷兰鲜花拍卖市场并驾齐驱的世界级花卉交易平台,建成影响世界花卉价格形成中心和价格指导中心。顺应市场销售模式多元化新趋势,适应新型零售加快发展、物流快递服务的提升和配送成本的下降等花卉市场环境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大力发展电子拍卖系统,着力拓展线上交易,让花卉产品能直接从产地“交”到购买者手中。提升现场拍卖交易,在斗南花卉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建设现购超市,进行花卉统一采购,以多品种、高品质吸引采购商、电商进入现场拍卖平台,逐步向在线全天候拍卖发展。

  形成世界一流的花卉仓储物流体系,保障云花顺利走向世界。花卉产品的时效性对便捷的交易方式和高效的物流网络具有非常高的要求。要建设高端花卉多品种、高效率、高标准的采后处理共享平台,为高端花卉高价格销售提供保障。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向生产者提供优质品种、幼苗、肥料、技术支撑、信贷与信息服务,以及保鲜、冷藏、运输等设施装备。建设智能仓储物流体系,发展标准化物流,扩大鲜活产品绿色通道优惠政策至鲜切花、切叶、切枝、切果、盆栽和种苗等所有时效要求强的优势花卉产品;完善冷藏物流设施,减少花卉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加大航空物流建设力度,保障远途及出口运输的高效高质;培育第三方花卉物流,建设分拨中心,满足日益增长的花卉交易需求;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促进智慧化发展,搭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平台;支持国际花卉电商与物流中心建设,鼓励建设区域分中心,对达到标准的给予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

  开展世界一流的花卉资源利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云南迈入全域旅游新时期,赏花旅游已成为新兴旅游经济增长极。要创办国际鲜花旅游节,形成云南独特多元的花旅文化品牌,引导旅游资源向云南聚集,增添赏花经济新动能,把云南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花卉旅游目的地。打造云南赏花精品线路,拓展花卉产业园区花卉采摘、农事体验、观光旅游等功能配套。在“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上,推荐云南鲜花、花食、芳香等健康产品和优质生产企业,并对花卉展会、鲜花旅游节、花海景观、鲜花小镇等花卉商旅品牌进行广泛推介。发展大棚、管道等涉花设施设备产业,以及基质、营养液等花卉配套产业,开展花农、仓储物流等环节人员培训,全力延长花卉产业链条,提高价值链,扩大就业规模。

  涵养世界一流的花卉文化,形成支撑花卉产业发展的灵魂。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文化是支撑产业长久发展的灵魂和助推器。发展世界一流的云花产业,需要在文化维度上开展花卉文化基础研究,大力培育花卉文化,让花卉不断融入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日常生活。目前,从国内外情况来看,尚未建立“世界花卉博物馆”,可在昆明市择地建设,使之建设成为“云南会客厅”“世界花卉中心”,提升云花的全球影响力。恢复设立云南花潮节,丰富云花文化内涵,赋予种花、护花、赏花、赋花、感恩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传承中国传统花文化。积极创造条件申办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博览会”,开办花卉产业论坛、花卉新产品发布会、花卉国际交流等活动。

  (责任编辑 王大林)  

  作者 李永松 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农村处副处长、研究员

  孙 燕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20年《社会主义论坛》第3期“特别策划”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