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文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云理轩学习小组 >> 小组文稿 >> 正文
云理轩:筑牢防范应对灾害危机的人民防线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02日 17:40:57  来源: 云南理论网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迅速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并且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新增病例持续下降,新增治愈患者不断增加。事实证明,人民战争仍然是现代社会防范和应对灾害危机的制胜法宝。当然,随着时代进步和城市发展,人民战争对宣传动员、思想工作、组织管理、力量运用、交通运输、后勤保障、制度建设等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展现出了信息化、科学化、法治化、专业化、系统化、精细化等特点。现代条件下防范和应对灾害危机人民战争的组织指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平时就展开针对性的教育训练,以提高人民群众参与防范和应对灾害危机的素质与能力,当灾难来临时,方能做到冷静应对、科学决策、有序组织、高效管理,展现成熟理性的大国风范。

  持续启发群众思想觉悟。列宁指出,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这次疫情防控,全景展现了群众觉悟所焕发出的巨大力量,面对汹涌而来的疫情,人民群众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自觉参与、主动作为,为疫情防控奠定了广泛坚实的群众基础,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这得益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了党的向心力凝聚力,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当然,危险面前,也并非所有的人都理解支持服从党作出的决定,也并非所有人都能识大体顾大局守纪律讲奉献。因此,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对群众的教育,提升思想觉悟。大力褒奖英雄、宣扬英雄,英雄的国度需要用英雄来引领,血性的民族需要用血性来洗礼,战斗的集体需要用战斗来锤炼,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加强国家意识、社会意识、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培养有责任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铸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形成良好的家风家教,才会让人在面对利益风险时做出正确的选择。精细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指标落实到每个人头上,形成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群的褒奖体系,让每一个做好事的人都能得到褒扬,同时,加大对失范失信失德的人的惩戒惩罚力度,树立起良好社会风尚。

  不断加强人民理论武装。一个成熟的现代社会,其人民必定闪现出理性的智慧光芒。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表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长期以来,我们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引导人民,让人民群众掌握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看问题的方法。在这次应对疫情危机中,面对城乡封控、居家隔离的措施,绝大多数群众给予理解支持,并以幽默的方式拍视频、发微信相互开导相互鼓励,坚持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面对口罩等防疫物资的短缺,广大人民群众也给予充分的理解,纷纷以海外购买、自制等各种行动应对急需;绝大多数群众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有的还以理性的思考回击谣言;面对国际舆论,客观分析,理性面对,不情绪化表达;云南、山东等许多地方政府和群众,对滞留当地的湖北籍人员给予了及时帮助,对隔离患者给予热情周到服务。这些,就是理论掌握群众后变成的物质力量。当然,疫情防控中还有谣言,还有非理性表达,还有头脑不清、方法不当、措施不力、应对失策等等问题的存在,更需要我们持之以恒抓好人民教育,抓好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普遍开展危机应对教育。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都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不仅给国民经济社会带来很大负担,也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下大力组织和带领人民改造自然,改变生产生活习惯、建立健全灾害应急系统,开展治淮、治黄、治水、治沙、治虫等运动,极大改善了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减轻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取得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伟大成就。随着社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单位空间内人口密度大、人员流动快、信息传递快,给灾害危机的防范与应对带来了新的挑战,单靠政府力量难以应对,必须充分发动、教育和训练群众,提高个人防范和应对安全危机时的自警自防自救能力,才能有效减少损失、降低影响。在这方面,日本等一些友邻就十分重视全民危机意识的教育普及和避险自救互救技能训练。经此一“疫”,我们发现,人民群众虽然物质生活提高了,但应对灾害危机的素质和能力还有待提高,我们应该向先进国家学习,切切实实把应对灾害危机的教育纳入国民基本教育体系和考试体系,努力提高民众防范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扎实进行社会组织训练。重大灾害危机,无疑是一场战争,对国家制度、领导决策、政府应对、社会管理、民众情绪都是极大的考验,应对得当,加分增彩;应对失当,国家人民遭受损失,政府丧失民众信任。在当前这场事关重大的防“疫”战争中,党和政府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发挥各级党委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果断决策、及时应对,举全国之力进行疫情防控,取得了不凡的战果,得到了人民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但在组织防“疫”,建立战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少数地方政府信息掌握不准、反应迟缓、组织不力、应对失当;有的决策者缺乏大局意识法律意识,有的组织者组织指挥能力不强,缺乏有效的组织指挥手段。这些问题,党和政府反应非常迅速,处理非常果断,及时给予了纠正。党和政府应对危机的卓越领导能力是在长期战争和应对各种危机的实践中锻炼积累起来的,但地方各级机构和社会组织缺乏这样的锻炼,加之现代社会人们追求个性化自由化生活,集体观念、组织观念、纪律观念不同程度削弱,灾害来临时,组织指挥确实存在很大困难。解决的方法,就是要在平时加强对各级管理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应急锻炼训练,在锻炼训练中发现问题、培养人才、完善预案。目前,各地虽然也在开展一些不同程度的日常训练、应急演练,但是没有形成全社会各机构协同反应、各行业人人参与、定期组织训练的局面,很多机构人员缺乏危机应对和社会协同意识,各种预案演练也不理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着力健全相关法律保障。法律法规是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应对灾害危机,运动式、号召式的人民战争管得了一时但难管长远,管得了大多数但难管少部分,只有法律法规才能保证展开一场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守其道的有序高效人民战争。这次疫情防控,党和政府坚持用法律手段解决遇到的问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明确提出要依法科学有序防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依法防控。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对依法防控疫情提出明确要求。“两高两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提出要准确适用法律,依法严惩妨害疫情防控的各类违法犯罪。各地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全力维护防疫秩序,坚决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有力维护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但我们的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所强调的,切实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坚持用科学严密的法律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切实抓好志愿服务建设。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志愿者发挥了重要作用,弥补了政府力量不足,展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在湖北战“疫”主战场,武汉市招募志愿者,10小时内报名人数突破1万人。一支支社区战“疫”志愿者队伍每天默默地坚守在阵地,义务为社区居民服务,他们中有机关干部、公司主管、保洁员、保安和的士司机等市民。他们不分职位高低,都齐心协力投入到社区的防疫消杀、接送年老体弱者和为有需求居民送菜上门等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中。在其他省市,志愿者也广泛活跃于抗“疫”战场的各条战线上。如重庆市共招募和动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12万余人,其中有5.7万余名直接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200余家参与,其中志愿服务组织105家。其实,不单是在这次防疫斗争中,在国家重大活动和社会日常生活中,也都活跃着志愿者的红马甲,在新中国70周年庆典活动中,就有16万名志愿者从事着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传统美德、人类文明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各级要依照《志愿服务条例》招募和管理志愿者,不断壮大和加强志愿者队伍,让志愿者成为新时代人民战争的基础力量和先进分子。

  (执笔  余秋)

  责任编辑  吴清泉  王大林

责任编辑:王大林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