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云南得益于气候、光热、地理等天然优势,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云南省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通过生物多样性种植,发展生态农业,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修复矿区周边受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云南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南缘的接合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山地高原面积占全境的94%,土壤类型丰富。云南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地形复杂,有寒、温、热3个气候带和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7个气候类型。云南多样的地理、气候、土壤优势,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生物王国。高等植物有1.5万种,占全国的46%;脊椎动物有1416种,占全国的52.8%;微生物约占全国的60%。此外,云南还有丰富的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油料、豆类、园艺作物种质资源,传统经济作物种质资源,中药材种质资源。云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也是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十分重要。
利用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农业
云南省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传统农业追求粮食产量,粗放型经营,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与传统农业不同,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生态农业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处理好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中心,达到经济、生态及社会三大效益统一的农业生产及经营活动。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生物多样性种植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农业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生物多样性分为三个层次,都与生态农业发展有着紧密关系。一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多样性的生态空间。二是物种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度。三是基因多样性,即植物遗传资源的多样性。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自然生态的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使农业生产的高效性、稳定性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危害。通过生物多样性种植技术来恢复和强化农田物种多样性,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控制农业污染物的输出,提高产品质量。
云南发展生态农业具有广阔的前景。高原生态农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结合云南高原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一种农业体系。云南地形地域复杂,有多种生态农业模式,如稻田动植物共生模式,农林复合系统、间种、轮作、混播、套种等模式,生物能多层次循环再生模式,庭院立体经营模式等。云南具有发展生物多样性种植的显著优势,在云南,发展生物多样性种植具有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