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览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文史博览 >> 正文
白族习俗拾零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17日 16:09:19  来源: 云南理论网

大理古生村戏台

大理喜洲翰林牌坊

大理白族庭院照壁

  作者:北 雁

  大理白族崇文重教、通晓礼仪,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白族人家的衣食住行中,一些文化现象十分有趣。

  照壁题字。白族民居最重视大门和照壁,这甚至被视为一个家庭的文化、地位或门第的标志。在照壁上题写文字,表现出这个家庭的家风、志向、道德观、荣辱观或家庭的姓氏、历史等。常见的题字如“清白传家”“鹤琴家声”“邺架涵关”“三槐世第”“关西世第”“京兆世家”“科甲第”“进士第”等,还有“耕读传家”“诗书继世”“晨耕暮读”“山川永秀”“合邑永宁”等。这些题字虽是只言片语,但颇可品读,耐人寻味。

  三字家训。白族居民的墙壁,常常也题写一些词句。最有意思的可以算是三字家训了。在洱海边一个叫龙龛的白族村子,我在一面白墙上看到题写着这样的家训:“为人父,重身表,行为端,无癖好。为人母,善管教,严慈爱,要做到。为人子,讲孝道,懂礼貌,很重要。为人夫,莫逞傲,袒襟怀,且记牢。为人妻,美且娇,品德贤,第一条。全家人,都知晓,和为贵,是绝招。治家言,莫小瞧,倘做到,百年好。”在洱海边的才村,我还见到有人在自家墙壁上写道:“治家严,家乃和。夫妻容,家乃乐。善教子,胜积财。亲近邻,胜远亲。爱他人,如自己。”这些浅显的文字,反映了主人家的良好家风。

  寓教于乐。白族人爱看戏,特别爱看吸收了京剧、滇剧、花灯、川剧等戏曲剧种的表演手段而演变出来的巫娘腔、唢呐腔、罗罗腔,这些声腔,统称为“吹吹腔”,是白族特有的艺术表演形式。在白族聚集的许多村庄、乡镇都有古戏台,其中有的戏台还是珍贵文物。几乎每一个戏台上,都彩绘“二十四孝图”,注重传播孝道文化。在白族民间,人们通过看戏,学习和传播仁爱、忠勇、孝悌、团结、友诚、互助等价值认同。

  民间客事。白族人家注重礼仪,友善好客。许多人家一年到头,有很多客事。最隆重的是白族民间婚庆,要经历搭彩棚、吃生饭、正喜、回门、酬客等一系列程序。前前后后好多天,家里总是人出人进,帮忙打扫、杀猪、采买、择菜、洗菜、写对子、贴对子、借锅碗瓢盆、送桌椅板凳,人们互相帮衬,不计工酬。正客那天,还有总理、礼房、帮厨、吹打、烧水、端茶、上菜、煮饭、收拾、洗碗等各种司职人员,流水席从早到晚一时不停,帮忙的人也是一刻不能歇息,任劳任怨。若是遇到办白事,主人根本不用操心,亲友们会垫上费用,待客事结束,金钱财物不会有半点差错。

  礼房先生。白族人家的婚丧嫁娶各种客事,都离不开礼房先生。一个在十里八乡的宾客面前反应灵敏、文笔流畅的礼房先生,能够在人流不断的嘈杂氛围中准确无误地记下宾客的姓名、住址和礼金数目、项别,常被看作是一个村子文化底蕴的标志。这项差事,不仅在考究一个人的书法根底,更是在考究一个人的聪明智慧与道德诚信。一天下来,远路的客人挂过礼吃过宴席,各自归去,但礼房先生还是忙得手脚不停,最后当着执事人等亲朋,三头对面,把账目一笔笔算清,才能结束差事。礼房先生,往往代表了白族乡村的传统文人聪明敏捷、诚实守信、清白做人的形象。

  (作者单位:大理白族自治州教育体育局   图片摄影:耿嘉)

       责任编辑  耿嘉  郭笑笙

责任编辑:王大林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