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服务的生力军。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中做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做到文化与技能相统一。新时代的高等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强调文化育人的必要性,探索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
高职教育文化育人的必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强调职业教育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地位,但职业教育的发展仍存在重重困难。其重要原因在于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在就业前景、收入水平、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距。另一方面,高职教育院校入学门槛总体低于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本应是类型上的区别,但实质上已经演变成了高低层级上的差异。有专家分析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术性资格与职业性资格无法互认和衔接,这是学校层面无法解决的问题。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两类人才在文化程度上的总体差异,也导致社会对两者看法出现差异性,这是学校层面有能力解决的问题。高职教育发展是解决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方面,也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人才同样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新时代高职教育要由“技能培育为主”转向“文化与技能并重”的培养思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路径。一是严把教师入口关,打造综合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还要在实践操作中开展教育。目前,高职院校为提高教师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以企业引进、交叉培养、建设实训基地等多种方式培育“双师”素质教师。这样的教育过程不仅随着不同时代学生的身心特点不断改变,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工作的创造性体现相对更突出。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面对当下高职学生的教育工作要全身心投入,并抱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这对教师的教育情怀要求是极高的。一直以来,高校教师门槛多以专业及学历学位要求为主,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考核更多从专业、技能、实践经历来进行,对教师的政治要求、道德品质的要求因考察难度及量化标准的限制,没有太多要求或没有硬性指标。新时代高职院校每一位教师都要担起“课程思政”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担负起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重任,把好教师政治素质关、思想素质关、文化素质关,并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是关键。二是激发营养内核,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中国土壤的营养内核,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高职院校在日常的育人工作中,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职院校要开设中华传统文化类课程,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树立学生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三是传承红色基因,用中国革命文化熏陶人。用革命精神教育和感染学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革命文化中有“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我们要通过革命文化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使红色基因渗进新时代大学生的血液、浸入新时代大学生的心扉,用红色革命文化教育滋养智慧、砥砺精神。四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人。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人,关键在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价值导向与技能培育结合起来。高职院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育人工作的各个环节,将之转化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责任编辑 李建宏)
苏海莎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原载2020年《社会主义论坛》第1期“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