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要真正立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就是做人的工作,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上好思政课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让思政课立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让思政课立起来。让思政课立起来,必须做到“三个有保障”。一是组织有保障。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强化党委的主体责任,把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把思政课建设摆在优先位置,把思政课打造成为学校的“第一课”,让思政课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好发挥,党政负责人必须亲自抓思政课建设。二是经费有保障。严格执行按生均标准预算思政课经费的要求,确保经费有保障,必须将思政课作为重点建设课程,单列专项经费加以建设。积极筹措经费,用于课程和学科建设,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以研促教、教研相长。三是人员有保障。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单列思政课教师编制和职称系列,确保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成长通道顺畅,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采取事业单位选聘、人才引进、在职转岗、校外人员兼职等方法,内培外引,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让思政课教师政治上有地位、待遇上有保障、工作上有干劲、成长上有空间。同时,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加强内功修炼,做到自立自信自强,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素养,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必须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做知行合一的引领者。
让思政课活起来。要上活思政课,需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兼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是要关爱学生。思政课教师要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用心、用情教学,用爱心感染、熏陶学生。二是要润物无声。应避免“填鸭式”教学。思政课应该像春雨,润物无声;应该像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三是要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师要善于讲家常话,用“大白话”,把“大道理”讲得深入浅出、讲明白,思政课才能给人以启迪、发人以思考。四是要寓理于例。学生喜欢听故事和案例。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案例,本身就含有很深的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把故事、案例中的学理知识、人生智慧、世俗矛盾、价值追求等内涵解剖分析透彻,引导学生辨明是非,明白真理、事理、情理、法理等大道理,学生自然就会走心,触动思想和灵魂。五是要深入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思政课教学应该将实践贯穿始终。思政课教师必须走入社会、走入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贴近社会脉搏,感受时代之变,感受群众的生活实际,才能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讲出来的东西才会有灵性、鲜活性和生动性。六是要顶天立地。思政课讲道理要高屋建瓴,视野开阔,站位和高度要够,要与党的方针政策一致;同时要接地气,要能讲身边事、身边人,讲学生喜闻乐见的事,讲学生关心的事,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把大道理融入平常之事,把真理融入生活实际,真理的力量就会不言自明,吸引力、震撼力、感染力就会自然增强。这样,思政课就真的活起来了,也必然会“火起来”。
让思政课强起来。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必须不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项要求,提升标准、严格要求,锻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动性,鼓励优秀思政课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把功夫下在课内,还要下在课外。要广泛阅读,熟读精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反复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了解掌握党的新理论、新政策,才能讲好思政课。办好思政课,需要守正创新。守正,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 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理念、涵养道德观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创新,就是要着力增强课程的亲和力、针对性,努力打造学生想听爱学的“金课”。既要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多用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只有思政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乐学愿学,并且在其人生中扮演着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思政课才能真正强起来。
(责任编辑 李建宏)
李育全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原载2020年《社会主义论坛》第1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