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20年 >> 第1期 >> 正文
彝族仪式感对培育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10日 13:38:13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分享至: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更是一个具有非常强烈仪式感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与勤劳生产、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彝族人民始终对自然万物、对祖先怀着深深的敬畏与感恩。这份深深的敬畏与感恩,演化成了彝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仪式,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的崇拜、对祖先的崇拜、对神灵的崇拜。彝族人民的仪式感中的不少优秀成分对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意义。

  彝族仪式感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彝族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仪式感对当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面影响作用。

  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家国情怀。彝族人民千百年来充满敬畏与感恩的各种仪式,说到底,就是要不断地强化人们对大自然、对祖先、对神秘未知的敬畏与感恩,就是要让广大的百姓从心底里从小生发出这份相伴终生的敬畏与感恩。当人们内心深处有了相伴终生的敬畏与感恩后,我们今天挂在嘴边的孝道、守纪、善意、真诚、感恩……才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在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文明发展长河里,爱家爱国、尊长善幼、真诚厚道、孝亲忠国……总是这个社会无法撼动的主流价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匈奴未除,无以家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赓续不断、绵延不竭的中华文明长河里,教育引导人们始终向上向善向尚的传统,是中华民族向世人喊出的最强音。彝族千百年来始终不忘祭祀礼仪,就是从另一个侧面对人进行家国情怀培育的一种行之有效方式。

  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民族凝聚力。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是一个民族得以昌盛并绵延不绝的最根本力量。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几千年文明绵延不绝,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观,就在于中华民族内部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一以贯之的存在。彝族祭祀礼俗的传承,生产生活中各种仪式的承继,不仅强化了族群间的文化认同,在更宽泛的纬度上,是对民族间血脉相连的最好黏合,而这种黏合是一个民族能不断成长、不断壮大的无法或缺的灵魂。在资讯高度发达,文化创造一日千里的当下,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这个民族有没有未来,有怎样的未来。彝族生产生活中的各种仪式,我们既不能不加选择的一味称赞、一味吸纳,也不能一味的排斥、一味的拒绝。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我们更多的是要看其主流,看其对社会进步,对民族团结昌盛的促进与推动力有多大。今天,我们来观照彝族生产生活中的各种仪式,也是出于这样的心态。把正向的东西承续好,发扬光大好,让我们的民族在时代进步中,越来越感受到民族内部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让民族在时代进步中吸纳各种先进文化养分,成长自己。因而,包容各民族几千年来传承的民俗、礼仪,并进行时代改造,转化成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力量,这正是新的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有利于激发民族的创造活力。民族的未来,在于它强大的创造活力。一个没有创意、创造活力的民族是不可能永续发展进步的。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善于创新、创造的民族。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创造活力是何其强大。人类历史四大公认的古老文明,唯有中华文明是一脉相承、未曾断裂的绵延,这与中华民族血脉延续的开放、包容、创新、创造是高度契合的。彝族的各种仪式,不是凭空产生,更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今天能见到、听到的各种仪式,也是经历了岁月的千万次淘洗、选择的结果。换句话说,如今彝族的各种仪式,也是经过时间的淘洗,经过千千万万次创新的结果,是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百姓生活生产需求的结果。只有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体会得到,享受得到美的愉悦、灵魂的升华、心灵震撼的仪式,才会赢得广大百姓的认同。当人们在仪式里充分地感受到仪式为其带来的不可替代的心灵震撼、灵魂升华,甚而美的愉悦时,这样的仪式就是人们为之孜孜以求的精神追求,而这样的精神追求反过来又能更好地促使人们为美好的生活、崇高的价值取向去奋斗、去创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彝族生产生活中的引领作用

  彝族生产生活中的仪式感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积极的作用,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彝族日常生产生活也有巨大的引领作用。

  思想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集体、国家三个纬度,多个社会层面,将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精神追求系统全面地做了规范,也就是说,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包括彝族在内的全体中华民族的思想、行为规范。因此,彝族在日常生产生活之中,除了自己民族赓续了几千年的正向的价值追求外,也要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彝族的生产生活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才能始终沿着向上向善向尚的大道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行为规范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根植于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的浸淫与滋润,又充分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最科学、最人性化的思想指引。因其实践性和得天独厚的行为力量,它也对彝族日常的生产生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行为规范作用。什么可以做、必须做,竭尽全力做;什么可以不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做,都简明扼要的表达得清清楚楚。全体社会成员,在这样的行为规范面前,真正做到了童叟妇嬬皆知明白。如果说彝族民间的各种仪式是在不自觉的引导大家尊崇一种行为规范的话,那么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主动作为,就是在国家层面通过一定的强制力来引导社会成员自觉遵守,最终让全社会形成和谐、友爱、向上、团结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这个意义来说,彝族的各种仪式、礼仪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倡导是一致的,是高度契合的。

  价值塑造作用。几千年来,彝族的先民们用他们的智慧、担当和勇气,为彝族也为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作出了足以载入人类史册的文明贡献。但由于历史、文化、视野等的局限,彝族习以为常的仪式、礼俗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离的东西,凡此种种都需要我们去伪存真,通过认真地鉴别在充分尊重民族习俗的基础上,是糟粕的东西就坚决去除,旗帜鲜明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统领各种礼仪民俗。总之就是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信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规范彝族的日常生产生活行为,同时又充分尊重彝族千百年赓续不绝的民俗礼仪传统。

  道德教化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的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道德教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自有人类社会始,人们便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在复杂的人类内部关系调整中,一刻也未曾停歇地进行着道德的教化。当人类社会发展到当代这样物质与精神都高度发达的时代,在物欲的诱惑与精神的感召同在的时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进行道德的教化工作,就显得尤为迫切与必要。在彝族日常生产生活中,要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道德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

  (责任编辑 李建宏)  

  ​杨建林 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

  原载2020年《社会主义论坛》第1期“专题调研”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