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20年 >> 第1期 >> 正文
提升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能力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10日 13:38:05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分享至:

  云南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产业扶贫对策与建议

  培育新产业,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一是推进主导产业积聚化发展,拉长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发展带动链。茶、野生菌、畜牧业、林果、花卉、核桃等产业在全省各地基础好、潜力大,可作为全省性主导产业,以实现规模化向效益化转变为核心,按长线规划、布局、扶持、推进,提升规模化竞争力。二是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拓宽扶贫产业带动面。集中力量打造中药材、野生菌、花卉等“新名片”,走高端路线做精做优。三是推进大众化产业品质化发展,“以点带面”提升扶贫产业覆盖率。对在全国虽无规模和特色优势但有生态品质优势的瓜果、蔬菜、野生菌、蛋禽牛羊等同质化产业,发挥山地生态优势,实现产品由品质向品牌转变。

  开拓新市场,提升产业扶贫价值链。作为山地边疆民族省份,生态优势得天独厚,要坚持以“生态化主题,品牌化统领”主打“山地生态康养”牌。一是集中打造“云南特产”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主打生态、绿色、有机牌,高品位打造“云南特产”品牌。二是在重点市场建设云南优质农产品集散中心。分别在全省各州(市)中心城市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与云南省建立对口帮扶的东部城市及全国重点市场建设一批云南绿色农产品展销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产业,促进农产品上行,通过电商销售模式,实行订单式农业,打开贫困户手中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让“产品变商品”。

  建立扶持新机制,提升政府资源保障水平。一是建立土地流转助推产业扶贫机制。制定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产业扶贫规模经营的意见,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由各县(市、区)财政安排农村土地流转专项补助资金,给村集体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并对流出土地农户按年给予一定的补助。二是建立“科技下乡”助推产业扶贫机制。实施鼓励科技人员参与产业扶贫的政策措施,深化对体制内科技人员管理制度改革,让更多的科技人员冲出行政管理“制度的笼子”,在产业一线搞科研,实现创业梦。创新技术培训方式,交由企业根据用工所需进行自主培训。三是建立基层党建引领产业扶贫机制。将一批返乡创业能人和致富能手充实到基层组织,在村级集体经济分红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基层党组织建设,调动农村基层组织积极性,各级政府派驻驻村干部和 “第一书记”,增派企业人员,增强基层组织的市场意识,由州(市)、县专项组织村级干部项目观摩会,跨乡、跨县相互观摩学习产业扶贫发展得好的项目,让村干部开阔眼界,提升基层组织引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能力。

  健全利益新联盟,激发内生动力。一是广泛深入企业、对接企业。建立常态化对接企业机制,定期组织召开有关部门、贫困村、企业等各方参与的产业扶贫对接会,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支持企业与贫困户直接对接,建立科学合理的带贫机制。二是强化对市场主体参与产业扶贫的“正向激励”。首先,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贫困地区转移“奖补”政策,凡是到贫困地区投资建厂带动贫困村发展产业的,投产起第一到第三年,按纳税额的40%发放奖补资金,第四到第五年的按20%的比例发放。其次,强化以结果为导向的资金分配方式,把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成效作为分配扶贫资源的主要指标,在基础设施建设补贴、财政贴息贷款等方面,优先向带动贫困户脱贫人数多的市场主体倾斜。最后,引入政策性保险。借鉴省内成功的做法,面向贫困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量身订制覆盖农业产业链的组合型农业保险产品。三是强化“参与式”产业扶贫,激发贫困户主动脱贫动力。实行差别化扶持原则,对贫困农户进行扶持并与产量(面积)挂钩,激发贫困人口参与产业脱贫动力。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变“现金补助”为“股权激励”。让贫困户实现销售产品挣钱,通过土地流转能挣到租金,在基地就业挣到薪金,通过要素入股挣到股金。鼓励各类主体带动持股成员从事多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生产经营,形成按股分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建立起贫困户直接、长期参与产业发展的利益链接机制。

  〔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合作社在云南产业扶贫中的作用、困境及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YB2017041)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李建宏)  

  ​詹筱媛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郑欣峰 云南省昆明市扶贫办

  原载2020年《社会主义论坛》第1期“专题调研”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