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说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漫画说 >> 正文
【今日视点】鹤庆:筑牢基础促攻坚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2日 15:22:41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云南日报美编 张维麟 画

  话题

  巩固脱贫成果,关键在于培育可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结合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逐村逐组选准产业扶贫方向,引进培育市场主体,大力扶持发展一村一品种植养殖产业,为巩固全县脱贫成果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念好“山字经” 拓宽增收渠道

  偏僻山区村落是我省贫困人口的主要集中分布区域之一。随着交通、物流、通讯等条件的逐步改善,依托山区独特的生态、气候和土地优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全省贫困地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的能力大幅提升。

  地处鹤庆、洱源、剑川三县交界处的鹤庆县草海镇马厂村、新峰村和安乐村,是3个典型的高寒山区贫困村。在产业脱贫政策帮扶下,这3个村的药材和马铃薯种植、能繁母牛和母羊养殖已经初具规模;同时,还依托境内7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畜牧业养殖。

  走进安乐村村民顾志琼家,映入眼帘的便是房前那块一亩多的重楼地,“这是前两年我和老伴从山上挖来种植的。2018年卖了3万多元,花苞也卖了8000多元。”

  顾志琼一家原本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老两口年过六旬,又患有风湿,全家的经济担子全压在了两个儿子身上。大儿子在2017年搬进了新建的三层小楼里;小儿子经劳务输出到浙江打工后,生活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2018年,顾志琼家还投资2万元承包了村里的一座松茸山,年底收入达到3.5万元。

  截至目前,马厂、新峰、安乐3个村以当归、重楼、附子、川芎、西归、草乌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000亩,中药材种植年收入可达2600万元;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5000亩,马铃薯种植年收入可达1800万元。

  西山片区森林覆盖率高,林下资源丰富,盛产松茸、牛肝菌等各种菌类。为增加群众的收入,这3个村把盛产松茸的山林向社会公开招标,发展资源开发型经济。2019年承包费用为328万元,仅此一项,当地群众人均分红收益便已超过1000元。随着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趋势不断推进,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逐步加快。

  实施“一村一品” 培育特色产业

  鹤庆草海镇倒流箐、里习吉两个行政村均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467户1994人,耕地3322亩。长期以来,当地农户都以种植传统的白芸豆、玉米等农作物为主,自给自足的低效传统农业,严重制约了当地群众的脱贫增收进程。

  草海镇党委、政府经过充分调研,结合气候、海拔、降水等自然因素,确立了在两个村种植大夹豌豆的发展思路,并于2016年进行大夹豌豆试验性种植。第一年种植喜获丰收,81亩的豌豆使当地农户创收68.04万元,每亩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带动了23户村民增收致富。

  试种获得成功后,倒流箐、里习吉两个村便于2017年扩大规模,种植了342.3亩大夹豌豆,流转土地70亩,公司收购了245吨,总兑付农户现金232.16万元,带动村内务工就业60余人,务工收入约25万元。

  “以前我家的4亩地全部种包谷,每年收入仅有5000余元;自从种了大夹豌豆,种子有人提供、技术有人指导,一年的收入就超过2万元。如今生活有奔头,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张荣向说起收入,喜笑颜开。

  为确保大夹豌豆种植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保障农户有持续稳定的收入,这两个村成立了鹤庆县大自然蔬菜种植合作社,引进昆明大自然野生菌配送中心,创建了“党支部+合作社+蔬菜销售企业+种植基地”的产业扶贫新模式:一方面,由合作社统一配送种子,通过培训提高种植户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公司指派专门的技术人员就如何选种、施肥、用药和科学管理等方面,指导农户更好地种植大夹豌豆。

  同时,合作社每年还与昆明大自然野生菌配送中心签订收购合同,当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时,则随行就市,按市场价格进行收购;当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则按保护价6元/公斤进行收购,以保障村民利益。此外,合作社还给予种植户“产前、产中、产后”全部垫资,等农户卖出产品后再把成本返还给合作社。

  2019年,倒流箐发展种植大夹豌豆350亩,里习吉发展种植250亩,亩产纯收益稳定在5000元至8000元。大夹豌豆在省内外市场供不应求,今年预计两个行政村发展种植总面积将在800亩至1000亩之间。

  “只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找准比较优势,沉下心思帮助农民群众把一个个特色农产品做优做强,大家持续增收、稳定增收的梦想就能照进现实。”鹤庆县委副书记赵永祥说。

  破解发展瓶颈   夯实发展基础

  “人在崖上走,水在崖下流”。这句话是对鹤庆县境内山脉纵横交错、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山区缺水严重现状的形象描述。

  中窝村63岁村民洪沛海的名字似乎就是生活在长期缺水环境下的一种期盼,他的名字中三个字都是“水”字偏旁。为了将这份寄托延续下去,他给儿子取名“洪涛”。2019年“五一”前,洪沛海终于遂了心愿,用上了日思夜想的自来水。

  随着舍茶寺水库建设完工投入使用及诸多提水工程的逐步建成,昔日鹤庆许多因缺水而无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了较大变化。

  已经脱贫的水井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朱玉鹏说:“以前缺水的时候,种什么东西都好担心,遇到干旱的年份基本就是颗粒无收了,蔬菜这些需要大量水的作物都不敢种。现在地里面蔬菜也种起来了,2019年仅是蔬菜的收入就有将近2万块,再加上种植了8亩多的烤烟收入和能繁母牛养殖、打零工收入,一年算下来苦个10万块钱还是有把握的。”

  燕子崖提水工程覆盖后,贫困户罗章堂和其他贫困户一样开始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2018年,罗章堂种植了红米、包谷、荷兰豆、大麦,养殖了肉牛、羊、猪等,当年家庭纯收入就将近9万元。罗章堂说:“过去想发展生产没有水,现在有了燕子崖提水工程,生产生活不愁水,种农作物、养牛也不怕没有水,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经过不懈努力,鹤庆县4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291户28350人,贫困发生率从13.32%降至1.23%。”鹤庆县委书记陈绍明说,“对标对表中央和省州对脱贫攻坚提出的新要求、新部署,对比全县各族人民的期盼,我们的脱贫工作还存在不小差距。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稳定脱贫巩固提升工作的长效机制,通过重点实施产业帮扶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等10大工程,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云南日报记者 朱绍云

责任编辑:王大林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