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思想政治工作 >> 正文
“为了工作”更得守规矩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31日 15:55:07  来源: 云南理论网
分享至:

  作者:丁恒情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委组织部

  2019年7月2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了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绿道管理站原站长李桂生的违纪事实。据悉,由于绿道管理站的考核成绩不是很理想,李桂生没有从实际出发反思自己的工作,反而动起了“公关”的歪心思,于是便安排财务人员虚造冒领养护工工资,以此来解决“公关”的经费问题,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追悔莫及。“自以为用虚造冒领工资的方式解决经费问题天衣无缝,而且自己也都是为了单位,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李桂生在案发后这样说道。

  现实当中,像李桂生这样动辄把“为了工作”“为职工着想”挂在嘴上,违规办事的案例并不少见。有人把“不贪不占就不会出事”奉为圭臬,认为只要“钱没进自己腰包”,搞点变通、违点“小规”不算什么;有人把“不是为了我一个人”作为挡箭牌,认为只要是为集体办事,为公家办事,即便查到自己头上组织也会“网开一面”,不会被一棒子打死。殊不知,规矩就是“红线”,一丝一毫都不可违反,一方一寸都不可逾越。如果抱着侥幸心理,未能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就很可能稀里糊涂犯错误,到头来只会作茧自缚、引火烧身。

  规矩之上是“电网”,规矩之外是“雷区”。面对考核结果不理想的困局,李桂生本应该从工作实际出来,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从而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但李桂生却打着“为了工作”的幌子,动起了“公关”的歪心思,安排财务人员虚造套取人员工资,把单位公款当作私人“小金库”,肆意挪用挥霍,如此这般恣意逾越“红线”,把纪律规矩视为“稻草人”,违纪被处理并不冤。无数前车之鉴反复印证,执行纪律没有例外,规矩面前没有特殊党员,那些企图在纪律规矩面前“打马虎眼”,为自己行为开脱的党员干部只能是“自欺欺人”。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作为党员干部,遵守党的纪律规矩是无条件的,除了不贪财、办实事,还必须在办事时讲原则、讲规矩,老老实实按规矩办事,决不能“工作要上,纪律要让”,更不能把“为了工作”与遵规守纪对立起来。要怀有敬畏之心,自设“高压线”、自筑“防火墙”,学会在约束中工作,习惯在规矩下做事,时刻绷紧规矩这根“弦”。所以,与其费尽心思“公关”,不如严守纪律和规矩,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增强本领、干好工作、作出贡献上。

  责任编辑  王大林

责任编辑:王大林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