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理论前沿 >> 正文
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根基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5日 10:10:44  来源: 云南理论网
分享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根基

云理轩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坚持守正中创新,创新中守正,全面总结了我国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创新理论,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了制度根基。

  中国奇迹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定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得以落实的制度依托,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以及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保障我国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创造了快速发展奇迹。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到1978年的3679亿元,再到2018年突破90万亿元。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40年间,我国年均经济增长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权威机构预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在2030年前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政治上,我们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始终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开创了具有无比广阔前景和具有无比强大前进动力的政治发展道路。在文化建设上,我们党围绕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和伟大实践,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文化自信得到彰显,中华文化的世界话语权与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社会建设上,我们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达到28228元、19853元,比1978年分别实际增长24.3倍、19.2倍。2018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达到联合国划定的20%至30%的富足标准。居民预期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77岁。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1660万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1978年到2017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人,年均减贫人口规模接近1900万人,创造了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我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们党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的巨大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些奇迹的取得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在守正创新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制度保障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957年,毛泽东同志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我们党对制度和制度建设问题的认识越加升华。1992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接力跑中,这一神圣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肩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时间节点即将到来,有必要对这个重大命题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作出回答。

  制度与时代进步、国家发展和人民需要而不断发展。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讲话时指出,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面对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间节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制度建设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

  制度的高度自信与制度创新,必定更加彰显我国制度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习近平总书记这些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即坚持制度底线,坚定制度的高度自信,既要坚持好、巩固好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又要继续加强制度创新,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13个坚持和完善”的制度体系方面的内容,突出坚定制度的高度自信,又与时俱进,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为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这一时间表、路线图,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现代化建设“两步走”战略,在方向上完全一致,在时间节点上高度契合,这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优越和完善的制度保障。

  (执笔: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云)

       责任编辑  耿嘉  从永刚

责任编辑:王大林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