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19年 >> 第11期 >> 正文
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形成无缝对接——巍山县马鞍山乡脱贫出列后迈出乡村振兴可喜步伐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0日 17:37:28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分享至:

  马鞍山乡位于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部,2018年末,全乡总人口4742户16595人(其中:农业人口4161户15762人),彝族人口12727人,占总人口的76%,201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9872亿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9267元,增长11.14%,是典型的集山区、边远、民族为一体的农业乡。2015年以来,马鞍山乡突出精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就业帮扶、教育卫生等工作,2018年底与全县其他乡镇一道脱贫出列。同年,被大理白族自治州确定为乡村振兴州级试点乡。

  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质性决定性成效

  近年来,马鞍山乡党委、政府扎实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宣传党的扶贫方针政策,积极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努力形成脱贫攻坚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对照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出列标准,马鞍山乡4个贫困村都已达到退出标准,全乡2017、2018年度326户1168人达到脱贫标准,15户4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于重病、残疾等原因,暂不列入脱贫对象,需进一步给予关心、帮助和扶持。

  对照贫困人口退出6项指标进行审核,1168人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已超过3200元,已达到不愁吃、不愁穿的目标。都有安全稳固住房,适龄青少年就学得到保障,基本医疗得到保障,社会养老有保障,都已享受产业扶持、技能培训、扶志引导、项目资金帮扶等政策,已经达标。2018年底,马鞍山乡贫困发生率降至0.27%。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乡政府驻地到4个贫困村的道路已全部通过沥青路面或水泥路面实现硬化。乡政府到各行政村的硬化道路共有95公里,危险路段已采取防护措施处理。全乡4个贫困村均已通10千伏以上的动力电,4个贫困村下辖55个村民小组,均已通380V三相动力电。全乡4个贫困村所辖的55个村民小组均实现广播电视信号100%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村群众都已看上电视。目前,4个村委会、4所学校、4个卫生室均已实现网络宽带全覆盖。全乡4个贫困村所辖20户以上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共55个,通过实施光伏提水项目,铺设管网接通钢管、胶管和修建水窖等方式,解决了群众饮水问题。全乡4个贫困村有4个村级卫生室,通过提升改造或新建,均已达到标准化卫生室要求。4个贫困村都实现了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2张的标准,并按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每所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全乡4个贫困村均配备了农家书屋和具备教育、培训、会议等多功能的活动室。党员10人以上或200人以上的村民小组均已建设活动场所。

  全乡4个贫困村2017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已达脱贫出列考核标准。除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全乡低保户、危房户、重病户、残疾人户等群体也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乡适龄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中小学合计29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情况。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马鞍山乡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长期任务,严格按照“脱贫不脱政策、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要求,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加大产业投入力度。紧紧依托全乡资源、区位优势,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继续把全乡9.2万亩核桃管理好、抚育好,真正发挥效益。红雪梨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马鞍山乡积极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建成名副其实的“红雪梨之乡”。芝麻坎村隶属马鞍山乡建档立卡贫困村红旗村委会,全村53户225人,是一个山区彝族自然村。主要以经济林果、畜牧和种植业收入为主,20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317元。通过积极发展林下经济,重点扶持林下种养殖,提高林业综合开发利用率。充分利用沿江低海拔地区气候、热能等优势,积极发展芒果、美国山核桃、香橼、蔬菜等果蔬产业。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以畜种改良、科学养殖、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等为重点,抓好流通体系和示范基地建设,发展生猪、肉牛、云岭牛、黑山羊、山地鸡产业。继续加强烟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烟叶生产条件,确保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拓展基础设施建设路径。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抓住打造大理面向西南、南亚重要交通枢纽的机遇,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支持和优惠政策,加快扶贫村组公路路面硬化建设项目,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形成“网络全乡、四通八达、出行便利、货畅其流”的农村交通环境,继续做好农村公路改扩建项目和紫金公路、小湾库区环库公路的协调工作。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继续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灌站建设、光伏提水工程、河道堤防整治,梨园河水库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夯实水利基础,提升蓄水和水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突出抓好饮水安全工程,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深化电力制度改革,实现低压集抄全覆盖,推进电力缴费智能化。全面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电力供应保障水平。扩大4G网络信号覆盖面,建成高速传输、光纤到户的信息网络。芝麻坎村党支部抓住整村推进项目实施和易地扶贫搬迁点项目,实现“一房五通五化两有”,即建新房,通水、通电、通路、通网络、通广播电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有公共服务设施场地、有脱贫发展的主导产业。

  擦亮乡村特色旅游品牌。为把马鞍山乡建成州内出名、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生态休闲观光体验旅游目的地,乡党委、政府突出“乡愁·梨花源”这一主题,科学规划梨花源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突出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特点,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开发建设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依托万亩连片的红雪梨、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良好的生态环境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在梨花盛开和果实成熟时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注重保护民族村落、古村古镇,建设有历史渊源、民族特点的特色村落,让游客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巩固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古村古木古民风,新业新居新气象。”这是芝麻坎议事点悬挂的一副对联,也是今日芝麻坎村的真实写照。全乡实施乡村绿化行动,完善“河长制”“三清洁”长效机制,实施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源地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等工程建设,以合理的村庄规划、完善的基础设施、宜人的人居环境、稳定的主导产业、宽裕的居家生活、配套的公共服务、淳朴的民风民俗、良好的管理机制为抓手,抓好美丽乡村建设。通过集中治理、全面改善、长效提升,营造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城乡环境,让群众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更幸福。

  注重抓好民族团结工作。加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示范户创建工作,力争把马鞍山乡建设成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同时,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全乡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面提升群众生活质量。芝麻坎村都由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村规民约的制定、全村产业结构调整、村内发展规划等都是由大家议、通过民主表决大家定,充分实施村民自治。芝麻坎村作为易地搬迁分散安置点,2018年,全村53户农户新建房就有40户,为了节俭办事,党支部和村民小组提出,建房户一律不准请客,提交村民代表会商议,村民一致同意,新事新办,一户都不请搬家客。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和一站式服务,落实县乡村一体化医疗共同体和医护队伍建设,完成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教育资源整合和教师优化配置,巩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继续完善农家书屋建设。健全完善救助体系,做好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和其他特殊人群的关爱救助保障工作。开展公民道德活动,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个人品德。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