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心声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学习园地 >> 基层心声 >> 正文
余国鹏:多方发力促教育生态更健康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9日 10:13:10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今年的9月10日是我国第35个教师节,线上线下一如往年,处处都洋溢着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但稍微回顾一下,近年来关于教师、学校的负面新闻并不少,如幼儿园虐待、小学教师布置“家长作业”、研究生成为导师“义务工”……虽然这些仅是个别现象,但一次次刺痛了人们的神经。杜绝这些问题,还需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采取多重措施,促进教育生态更加健康,更好发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作用。

  我国拥有浓厚的尊师重教传统,对于教师这一职业也常常抱有美好的想象,这也是出现个别违背师德现象后大家如此愤慨的主要原因。多数情况下,人们都会从内心深处认为师长是权威的、专业的、有能力的,而且具有良好的人格品德,能够心无杂念地把知识、经验教授给学生。但当结果南辕北辙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当前约束教师遵守师德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一些不良教师在实施虐待行为时拥有“主场优势”,受害人及其家长在寻找证据上往往困难重重,这种不公平不对等的现象也让大家很无奈、很气愤。

  净化教育领域的种种乱象,关键是教育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教育事关千家万户,是很多家庭望子成龙、改变命运的希望所在,可以看作是社会的一条民生底线、安稳底线。普通家庭对于教育的要求主要立足在“公平”“公正”上,而这也是近年来教育领域常常曝出负面新闻的两个点,比如一些教师开学就要求学生登记家庭住址、是否有车、父母工作单位等信息,在日常教学中也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采取不同态度。这种做法不仅在学生中间造成身份差距、歧视打压等问题,还给教育风气带来严重的伤害。教育部门应该尽快细化相关规定,依法严惩此类现象,露头就打、以儆效尤,倒逼形成公平公正、有教无类的教育教学氛围。

  教师作为教育关系的主导者,不能放松对自身的职业道德、为人品德的要求,更不能将职业操守与生活待遇混在一起,相互交换。传统的师德较为泛化自由,存在不确定性,当代教师应按照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身的行为;尤其是不能把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所谓潜规则带到工作中来,搞权钱交换,要确保教育教学的纯洁纯净。

  此外,一些家长也是不良教育风气的推波助澜者,亟需矫正。他们中的一些人颇为信奉金钱万能、关系万能的“规则”,即使有禁令也总是见缝插针地破坏规则、扰乱规则。但这些家长也许不知道,这样做不仅不能促进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反而会让孩子难以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最后反而害了孩子。

责任编辑:王大林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